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穿越之偷天换日 > 第277章 国师(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于洛阳,熟悉点地理知识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洛阳是河山共戴、群山环抱地形,北临嵩岳,东靠太行,东控虎牢关,西扼函关谷。这也是在地理位置上,不知比汴京要优越了多少倍的上佳之地,腹地纵深,金人打来,大宋与金军在洛阳一战,也绝对比在汴京,在地形战略上要有优势的多。

    故有九朝故都长安、十三朝故都洛阳之说,这些都不是吹嘘的,能成为多个皇朝帝都,历代政治大家开国皇帝都不是傻帽,地理位置毋庸置疑,能抵挡千军万马。

    所以真听了赖文俊之言,大宋如若迁了都,后面大概率不会有靖康之耻,这绝对是没有什么不可能。

    再说不与金联合出兵伐辽,天下大势,大宋、辽、金仍然继续是三足鼎立,三方相互制衡,大宋施行老僧枯坐的战略,坚持住一定的战略定力,大宋、辽、金三国,论综合实力上,毋庸置疑,还是大宋综合实力最强。

    毕竟三国之中,大宋最富饶,人口最多,物丰民富,最可打持久战,只要天子与群臣保持清醒的头脑,朝廷上不内耗,民生上不乱来,军事上继续不松懈,保持着整兵备武,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一统的天平最终还是会向大宋倾斜。

    如此以来,别说会有靖康之耻,其实到最后,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宋、辽、金三国鼎立到一定阶段,极大概率地还是大宋一统这天下。

    如此以来,后面哪有靖康之耻什么事?

    天下的一统,最终靠的是什么?说到底,最终还是靠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多于他国数倍的人口,比他国更丰富的资源,更高效的生产效率,更先生的生产力,更符合人性的生产关系,更丰富的劳动成果,更有远见开明廉洁有组织效率的政府,更长久强大的军队……。

    如果有足够的战略定力,优势最终都向大宋这一边靠拢……。

    坏就坏在过早地发兵,宋金联合灭辽,虽是一桩奇策,可是辽人也并不傻,不会不知道宋强金弱,应将主要精力兵力资源全放在对抗大宋上。辽人重心有重有轻,大宋血拼血战,没落到什么好处,金人却趁辽国帝都兵力空虚,来一计长驱直入辽帝都,冒险使冒险了点,但最终一举灭辽。

    而后天下形势由三足鼎立变为两元对立,这才有后面的靖康之变。

    这样一分析,很显然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大方向方面,赖文俊上的两道奏折,两道之中虽然看起来都是一些观星察象,听着有些危言耸听的胡扯味道,跟大方向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平心而论,其实哪怕实行一道,大宋的国运都会焕然而变,历史的车轮走向靖康之耻的局面,可能性会很小很小。

    从这一点来看,不得不佩服赖文俊在某些方面,真的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眼光与视野,这些眼光与视野是战略性的、跳跃性的。

    这就是杨云为什么不遗余力地劝说赖文俊还是再回去宫中担任钦天监的原因。完成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是一方面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是:一是,以一个穿越而来,知道后面历史走势人的角度来看,尽管自己不信什么通过观察天象就真能知道未来要发生什么大事,但这位赖大人的两道奏折,把时间拉长来看,的确都是挽救国破政亡的不二法宝。

    是通过观察天象地理风水所得也好,还是通过别的什么他不愿意说的现象分析而来也罢,总之,从这两道奏折的含金量就能看出,这位赖文俊在某些方面是有真本事的,绝对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

    这样的人,自己怎能不由衷地期望他再回皇宫做些利国利民的事。

    且不说最终能不能挽救靖康之耻……。改变或者说避免靖康之耻,任重而道远,光凭自己这个穿越而来的人一定是远远不够的,朝廷有清醒认知和战略家眼光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这位赖大人再入宫,对将来改变靖康之耻,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而且他是处在钦天监的位置上,这个位置上说出的一些话,那权威力、说服性可绝对比自己这种籍籍无名的秀才是远不能比的,尽管有些时候会带着一种玄而又玄的东西。

    二是,其实从在宫中时,准备从宫中到这终南山中,徽宗皇帝其实对自己讲了许多关于赖文俊、王允卿、靖云公主的事。

    从徽宗皇帝的话语和神情中,看得出来,徽宗皇帝虽然对赖文俊罢官免职了,但不难看出,仍然是对赖文俊有一种天然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喜爱与信任。

    这种天然的喜爱与信任,也许是缘于徽宗皇帝好道,而赖文俊也是在道学方面颇有感悟不可多得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相同的爱好在心灵上更容易产生共鸣,是以徽宗皇帝对这位赖大人仍然有着天然的喜爱与信任。

    又或者徽宗皇帝本能地就爱才惜才,赖文俊一身绝世才华,曾经虽然有触怒过皇帝,但终归他还是为朝廷好为皇帝好,是以皇帝仍还对这位赖大人有着不改从前的喜爱与信任。

    不管什么原因,总之,皇帝现在对这位钦天监仍然有着一种难得的天然的喜爱与信任。

    这就跟后世一样,一个领导十分喜爱信任一个下属,客观来说,这个领导将来一定会对这个下属有颇多影响,但,其实这个下属将来也会在无形之间,有很多时候会影响这个领导。

    毕竟,你信任一个人,很多时候,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听这个信任的人的一些思想、观点、意见……。而只要你听进去,你就会受到影响。

    杨云自知,通过观察,杨云已经发现,与历史上许多生性多疑的皇帝不同,徽宗皇帝在用人上颇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用人理念。

    用人用“亲”为上,其次用能,坚决不会重用自己看不惯的,或者与自己疏远的。

    看朝廷三公六部,诸多重要核心部门职位的官员臣工,就不难看出徽宗皇帝的用人风格。要职部门的官员臣工,不是徽宗皇帝信任的人,不会让其担任,一旦担任,都是徽宗皇帝无比信任的人担任。喜欢穿越之偷天换日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