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去大明扶贫 > 第317章 给沈阳城按下暂停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月二十日,辽王召集沈阳的文武大员们开会,准备简单交待一下工作,就准备前往北方巡视,亲自落实松花江的开发事宜。

    负责沈阳城的方孝孺现在各项工作抓得还是有声有色的。

    他本身是朝廷下来的正三品的礼部侍郎,威望比以前正五品的黄??高多了,也能扑下身子,才来了两个月,就进入了角色。

    辽王对方孝孺说道:“我马上要北上开发松花江,还要建几座城池,要从沈阳再抽调几个人手,听说前几年来的冯霜和成杰这两个秀才表现不错。”

    方孝孺一听就急了,说道:“殿下,这沈阳城人口快要突破三十万人了,臣手下现在不到十个人,治理起来尚且十分吃力,建设无法谈起。臣还想请辽王把去年考核的礼部官员和秀才再分几个过来哩!”

    方孝孺现在手下有李严和吴亮两员大将,拿着正五品千户的工资,分别挂着辽东都司正六品断事司断事和经历司经历的头衔,实际履行提刑探按察使和布政使的职责,各带几个从县长培训班出来的县令,协助方孝孺处理诉讼和民政事务。

    负责青桩的断事冯霜和负责新民的断事成杰据说表现也不错,虽然是走了张信的门路,留在沈阳城周边,但是把这两个地方建设得井井有条,有了县的模样。

    如果按后世的标准,治理一个三十万人的城市,这几个领导干部,再配齐四大家班子,再给十倍的人手恐怕都不够……

    辽王一眼就看穿方孝孺的小把戏,他现在叫唤人手紧张,只不过是官场上的惯例,故意装穷而已。

    毕竟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但是他又不好当面戳穿,只好对方孝孺说道:

    “沈阳城已经建得够好了。今后两年,除了学堂和医院,其他公共设施先缓一缓,把中心工作转移到治理上来。”

    “鲁王府来的王福他们,看了一眼沈阳城,都不挪不动腿了。那清真寺比开平王在北平城建的清真寺都大,那文庙比秦淮河的夫子庙都气派。再建下去,还有谁愿意到长春?”

    辽王说的也是实情。何止是王福他们,还有永嘉公主两口子,营国公几个老婆,哪个不是到了沈阳就挪不动腿的?

    听说藏在医巫闾山的一些道士都跑到沈阳城附近的东牟山开起分店来了,又建了一个什么真武道观,毕竟这里的香火格外旺盛一些。

    接着,方孝孺又建议道:“殿下,这沈阳城人越来越多,连一堵成片的城墙都没有,现在贵妃和王府都在城内,还是把城墙修一下吧。”

    辽王答道:“等西辽河建好了开鲁城,松花江再建好塔虎城,沈阳又多了这两道屏障,也就不需要什么城墙了。”

    方孝孺又请示道:“这治理上也要人手,沈阳城各族杂居,民风彪悍,打架斗殴、入室盗窃时有发生。尤其是去年入冬后,大家都无所事事,因酒后滋事搞出的人命案都有十余起,中护卫人马也顾不过来。臣以为,不仅要增加人手,还要禁酒。”

    辽王就说道:

    “酒是好东西,但酒德不好的人是王八蛋。你把沈阳城的酒都集中起来,给我送到长春去,我另有用途。”

    “至于治安嘛,不过是一个发展中的新问题,不要大惊小怪。刚好营国公的儿子郭铨来了,就让他组建一个巡防营,虽说少了只眼睛,维护沈阳城治安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巡防营归你直接指挥,编制人数也按实际需求召募,不纳入军队编制,经费也由沈阳的税收中支出。”

    辽王这么一说,方孝孺只好答应将吴亮、胡广和早被辽王盯上的冯霜和成杰这四个人给了辽王。

    辽王的思维总是天马行空,能化腐朽为神奇,方孝孺还真说不过他。

    而且辽王还要继续北上为大明开疆拓土,辽东发达了,他方孝孺也是大树下面好乘凉,怎么好意思继续向辽王哭穷呢?

    辽王用一个残废的郭铨换了四个经验丰富的县令,黄??和郭铨都很高兴,郭英也很欣慰,皆大欢喜。

    等待辽王亲自安置的人还有很多。

    王福等三个鲁王府护卫指挥使想留在沈阳,还专门跑到辽王行宫给辽王送礼。

    辽王却一点面子都不给,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

    “要想吃肉,自己动手。”

    “你们三个一律到给本王去开疆拓土。哪怕是睡在松花江上,躺在松花江上,那也是贡献。三年之后,那里也是和这里的沈阳城一样繁华。”

    “你们好好想一想,是到时候作为开创者,名利双收,还是现在在沈阳城寄人篱下、看人眼色?”

    三人听辽王这么一说,也只好带上家眷,加紧北上。人都还是要点面子的不是?

    终于处理好一大堆破事儿后,辽王找来沈庄和郭镛,让他们再准备两千人的工程队随他北上,沈阳城库存的白酒全部北运,再准备将士们紧缺的衣物、蚊帐,林中部落紧缺的盐、茶、布匹、香料、铁锅等物,经营松花江需要的耕牛、骡马、水磨、风磨、麻纺机、农具、五金工具……

    凡是辽王能想到的,或者是旁人提醒到的,都要筹集一些北运,所有的物资先挂在辽王府的账上,年底再一次结清。

    他又找来张石,交待道:“我这次要亲自带人去松花江和黑龙江实地考察,辗转估计不下万里,往返又是一年或者更长时间。”

    张石问道:“那辽南这边怎么办?”

    辽王吩咐道:

    “辽南已经成熟起来了。我走之后,还是由你看家,全权处理王府日常军务,指导辽东都司军务。”

    “辽北都司军务有楚材盯着,练兵一事就交给俞靖。等张信在辉发河建好镍矿厂后,让他顺便加大对辉发河流域的开发力度。”

    “然后就是抚顺兵工厂武器的生产和旅顺船厂军舰的制造,进度和质量,你都要多操心。”

    张石答道:“你还是派蹇义或方孝孺去松花江吧。如果朝中或者西域局势有变,我这个蒙古降将的身份真应付不了。”

    辽王说道:

    “因为西征和滞留应天,已经让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开发耽误了两年时间。”

    “对于松花江,还真是没有人比我熟悉。这一次,我决定让蹇义去开发松嫩平原,我亲自带领人马挺进三江平原,打通从黑龙江出海的通道。”

    “至于西域和朝中局势,一年之内应该不会大动。如果现在及时布局,把东北三大平原都开发起来,建成天下最大的粮仓,也足以应付任何局势动荡。”

    “哪怕内地一半省份发生洪涝灾害,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有辽东数十亿的粮食储备,天下也不会乱下来。”

    张石答道:“你既然决心已定,我也不好反对。但为了安全起见,你还是多带点护卫兵力吧。”

    辽王很爽快地同意了张石的建议,让俞靖准备了三营人马作为警卫兵力,随他北上。

    辽王平时出行只有两个排担任警卫,另一个排用来保护宁贵妃。

    张石以为辽王要了三营兵力,是因为有了上次北巡双辽城遇险以及在京城遇刺的教训,觉得这些兵力有些单薄。

    其实辽王是准备路上见机行事,利用这些兵力筹划新的卫所,布局地广人稀的东北大平原。

    宁贵妃那边,不用辽王提醒,就自觉忙着给儿子准备大夫、丫环、厨师、衣物、被褥……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一听说儿子这次出去可能长则一年,短则半年,她心里就有些发慌。

    她有点不明白,松花江一百多个部落已经归附了,儿子还非要到那里去?

    最让她纠结的是,三个儿媳妇都想跟着儿子去。儿子只想带一个,该派哪个儿媳妇贴身侍候儿子?

    明月已经有喜了,不可能由着她性子来,而且王府的账现在也由她亲自管着。

    那就派郭爱吧,又是正妃,又是自己的娘家侄女,当然要优先照顾一下。

    平时对正妃郭爱十分谦恭的明珠听说辽王要北上后,这时也和郭爱争得互不相让,说道:“论起照顾人,王爷最需要我了。没有我,他就睡不好觉。”

    明珠说的也是实情。辽王转战西域,滞留京城,不都是她明珠日夜相伴?

    到了最后,贵妃只好折中了一下,劝辽王道:“儿啊,你把明珠和爱儿都带去吧,说不定到了明年开春,我就能同时抱上三个孙子。”

    你看这女人啦,一要当奶奶的年纪,比谁都贪心!

    辽王哭笑不得,只好答道:“母妃,我是去干正事的。我现在北上收降女真部落,也只能带明珠。把她俩都带去,至少要我半条小命,啥也干不了。”

    贵妃反问道:“你父皇有那么多嫔妃,也没耽误正事啊?”

    辽王答道:“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生那么多儿子,害得我现在还得拼命为他们的封地操心。”

    宁贵妃又问道:“多生几个儿子也是正事。你现在打下这么大的疆土,难不成要让给别人?”

    宁贵妃本是不喜欢干政的,现在也学会了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儿子开拓辽东这么辛苦,当然想把这些地盘只留给自己的孙子。

    她现在真的把辽王当亲儿子看了。

    眼见宁贵妃越说越离谱,辽王又担心被老朱安插在身边的某个密探听了去,赶紧说道:“算了,算了。我把她俩都带上就是了,大不了少活几年。”喜欢去大明扶贫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