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 第490章 朱翊钧征收矿税,秦始皇嗤之以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就在朝鲜战事第二阶段紧锣密鼓的展开时,大明内部,另外一场涉及到全国,从皇帝、大臣直至老百姓的动乱,也正式进入了高潮部分。】

    【事情还要从万历二十四年开始说起。】

    内阁首辅赵志皋站在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面前,对着万历皇帝恭敬道:

    “陛下,国库支出已经不足,内阁的意见是请陛下暂时削减明年的宫中用度二十万两,如此可以缓解明年国库的危机。”

    “还有,陛下您的定陵修建进度也是否暂缓一下?”

    朱翊钧闻言,顿时大为不满。

    “搞什么东西,朕又不是那种奢靡无道的人,宫中去年不也才用了五十三万两吗?”

    赵志皋沉默了一下,轻声开口道:

    “先帝在位时,隆庆六年宫中一年的用度是十三万两。”

    朱翊钧顿时有些尴尬。

    整整多了四十万两,虽然赵志皋没有明说,但这确实是足以称之为奢靡了。

    万历皇帝哼了一声,颇为不满地开口道:

    “此事容后再议!”

    【国库缺钱,皇帝又不愿意削减宫里开支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

    【绝大部分的大臣们想法都很一致,希望朱翊钧能削减一些用度,毕竟他的奢靡程度不但远超先皇隆庆,就连喜欢炼丹、敛财的祖父嘉靖皇帝在这方面也是望尘莫及。】

    【但也有一小部分的官员认为,财政扩展可以从开源、节流两个方向去走。节流既然会让皇帝不开心,那便想办法开源即可。】

    【在这种背景下,一份奏折送到了朱翊钧的面前。】

    朱翊钧看着面前的这份奏折,若有所思。

    “开征矿税……”

    奏折上写得非常的明白。

    全面放开对民间采矿的限制,并从中收税。

    按照嘉靖年间的估算,如果朝廷收两成的税,那么每年至少能进账五十万两。

    要是收四成,每年能进账一百万两!

    看着这个数字,朱翊钧顿时怦然心动。

    采矿是暴利行业,但由于容易引发各种社会动乱,早在嘉靖皇帝时代就已经全面禁止采矿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嘉靖皇帝禁止采矿之后,一批失业的矿工便离开矿山被一位将军招募,变成了一支从江南打到塞北,横扫倭寇、鞑子、女真无敌手的军队。

    戚家军!

    朱翊钧沉吟片刻,看了一眼奏折上的票拟。

    “……嘉靖朝时,为争夺开采矿脉,常产生千人以上械斗,浙江一年因矿脉械斗而死之人少则数十多则数百。”

    “臣以为,此例断不可开。”

    朱翊钧哼了一声。

    “无知!”

    【对于正缺钱的朱翊钧来说,每年一百万两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他很快和内阁商议此事,却遭到了内阁的强烈反对。】

    【不仅如此,都察院的御史们和六科给事中们也同样激烈上书反对,甚至有人在奏折中大骂朱翊钧这是要让大明回到嘉靖朝的黑暗之中。】

    砰的一声,朱翊钧勃然大怒,将奏折拍到了桌子上。

    “把这个不会说话的混账东西,让锦衣卫带去诏狱里好好招呼一下!”

    司礼监大太监张鲸在一旁察言观色,心中突然一动,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陛下,老奴倒是有一个想法。”

    朱翊钧斜了一眼张鲸,淡然道:

    “说。”

    如果说之前的冯保属于朱翊钧害怕到有心理阴影的级别,那么现在张鲸这些太监在朱翊钧眼中就是一条条摇尾乞怜的狗。

    张鲸赔笑道:

    “陛下,大明在江南负责监督制造、盐运的,很多都是太监。”

    “既然那些大臣们不愿意给陛下办这个事,陛下何不也把此事交给奴婢们去办呢?”

    朱翊钧闻言,不由笑骂一声。

    “朕看你这个老小子,就是想要捞点好处吧。”

    张鲸赶忙赔笑道:

    “陛下,您的钱奴婢们怎么敢拿?”

    “该是陛下的,奴婢们一分也不会少,请陛下放心。”

    朱翊钧闻言,陷入沉吟之中。

    张鲸的这个意见,确实让朱翊钧心动了。

    既然大明都能让太监的机构司礼监参与政务,那太监帮皇帝收个税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那些该死的文官大臣,什么事情都喜欢和朕对着干。

    朕现在就要让他们知道,没有他们的配合,朕一样也能干得成事!

    朱翊钧终于下定决心,对着张鲸道:

    “你去挑一些可靠的,会办事的,准备出发。”

    【在遭遇了文官集团的激烈反对之后,朱翊钧的叛逆性格再度激发,他选择了用宦官来作为自己敛财的工具。】

    【很快,朱翊钧下旨正式宣布废除了“禁止采矿”的政策,并派出大量太监作为“矿税监”,前往全国各地有矿的地方。】

    画面中,一名太监趾高气昂,从轿子上走了下来。

    在轿子的后面,一辆马车随之停下。

    马车上走下一名大明官员。

    了解大明官场服饰的人能一下子看出来,这是一位知府。

    但就是这样一位知府,此刻脸上却带着谄媚的表情,小步快跑来到了那太监的身边。

    “王公公,这里就是下官之前和您说过的,有银矿的地方了。”

    太监有些不太适应地舒展了一下身体,随后露出了倨傲的表情,看向面前的山村。

    “就这么一个破地方,也能有矿?”

    “哎呀,真是累死咱家了。”

    知府在心中腹诽了几句,继续赔笑道:

    “王公公,这里在嘉靖年间可是咱们这边最大的银矿呢,您看到的这座村子和附近的其他几座,基本都是因为这座银矿才建立起来的,他们……”

    姓王的太监没好气地打断了知府的话。

    “好了,咱家不是来听你说这些废话的,你立刻从村子里招募矿工吧。”

    “嗯,三天内要给咱家招募到两千人,然后进山开矿。”

    “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咱家要看到足够的产出。”

    知府愣了一下,道:

    “王公公,现在正是秋收时间,村民都忙于收割,要不缓一个月,等收割完了?”

    “下官保证到时候会有足够的矿工。”

    王姓太监闻言顿时大怒,喝道:

    “就这山里能有几亩田?那一点粮食和陛下的旨意比起来算个屁。”

    “要是陛下不高兴,你负责还是我负责?”

    知府被骂得唯唯诺诺,只能连声应是。

    一个月后。

    王姓太监看着面前一箩筐一箩筐的银锭,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这还差不多。这里有多少?”

    知府赔笑道:

    “五千三百多两,不过请王公公放心,等下个月开始,每个月至少有八千两的产出。”

    “才八千两?”王姓太监顿时大为不满,道:

    “这怎么行?这样每个月只能给朝廷上交三千多两,你是想要咱家被陛下责罚吗?”

    知府愣了一下,道:

    “可是,现在的人力就只能开采这么多了呀,王公公。”

    王姓太监怒道:

    “你就不会多招募一些人手吗?”

    “去更远一点的村镇,或者隔壁县找不就行了?这种小事也要我教你?”

    “乌纱帽还想不想戴了?”

    知府额头沁出汗水,干巴巴地解释道:

    “招募人多了,这工钱也会增多,实在是……”

    王姓太监大怒,道:

    “给陛下办事,那是这些泥腿子们的祖坟冒青烟了,他们怎么还敢要钱?”

    “从今天开始,整个矿山所有人只给吃喝,一分钱不许给!”

    知府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

    干活不给钱?

    这谁会跟你干啊。

    迟疑片刻之后,这位知府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下。

    “王公公,这些山民可都是非常彪悍的,如果不给他们工钱,恐怕他们会生出乱子来。”

    王姓太监重重哼了一声。

    “乱子?这是大明的地盘,能有什么乱子?”

    “有乱子,你就把他们都解决了!”

    镜头一转,大量矿工聚集起来,愤怒地声讨着。

    “凭什么不发工钱?”

    “没有工钱,我们拿什么养家?”

    “现在田地也不让我们种,工钱也不发,是要把我们活活饿死吗?”

    不远处,王公公和知府站在一起,注视着这一幕。

    知府满头大汗,道:

    “王公公,还是给他们发一点吧?”

    王姓太监冷笑一声。

    “蠢材,朝廷怎么可能被这些泥腿子们要挟?”

    “这些泥腿子们分明就是想要造反。”

    “李知府,你还不下令,立刻调兵镇压这些造反的叛逆!”

    很快,一队官兵冲了过来。

    矿工们可不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早就对械斗这种事情习以为常,立刻拿着各种铁锹、刀剑开始了激烈的反抗。

    但矿工们的武器当然不可能和朝廷方面相提并论。

    一阵弓箭落地,矿工们就被杀得溃散。

    随后官兵们冲过来,将这些矿工们全部按倒在地。

    王太监露出满意表情,道:

    “好了,这些叛贼他们接下来的下场就是一辈子给大明朝廷挖矿,再也不用想什么工钱了!”

    李知府冷汗连连,无言以对。

    又过一段时间,王太监和李知府站在了城里一座大宅子的面前。

    王太监上下打量了一下这座宅子的大门,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看来你说的确实没错,此地应该就是城里最豪富的人家了。”

    “嗯,让官兵进去把这户人家全部抄了。”

    “啊?”李知府傻眼了,过了好几秒才回过神来,对着王太监道:

    “王公公,这陈家可是三十年内出了三位进士,小陈大人如今可是在都察院出任御史呀。”

    “而且陈家向来是出了名的乐善好施,这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抄家呢?”

    “会被御史们弹劾到死的。”

    王太监大怒,指着李知府道:

    “宫里下的指标是今年必须要上交五万两,现在还有一个月就年底了,咱家还差了一万五千两,你让咱家去哪里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