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大秦:我摊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 第70章 【以德配天,王在礼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春分即过。

    始皇的东巡銮驾出关中,迎来了上巳节……

    此节日历史悠久。

    起源于兰汤(沐浴焚香)辟邪的巫术活动,以求驱除邪气。

    另外。

    上巳节传说还是轩辕黄帝的诞辰,极具纪念意义。

    前往上谷郡的途中。

    许尚所在的宽敞马车上,熟人越来越多。

    先是华阳太后以秦夫人的身份,来跟许尚闲聊解闷儿。

    忘尘子这次留在咸阳了,因为许尚把春耕两季稻谷种植技术的要点,全都交代给了忘尘子,后者需要替许尚做耕种试验。

    这年头。

    种地可是个苦差事儿。

    许尚劝了忘尘子好久,才总算把后者给忽悠到位了。

    事实上。

    许尚也想留下来亲自耕种,并观察稻苗的所有生长过程。

    奈何。

    东巡时间不等人。

    因为泰山封禅的择期,定的是与大秦一统开国同日。

    所以什么时候出巡,走哪条路线,沿途用时多久,就近的地方官要不要前来向皇帝谒见,并汇报当地的政务情况,都是要进行详细安排的。

    如此。

    嬴政也没法轻易把东巡延期。

    于是许尚就只能把忘尘子忽悠瘸了,让后者老老实实在咸阳种植两季新式稻谷。

    忘尘子纵然千般不愿。

    但考虑到天下苍生吃饱饭的难题,其也只能当仁不让。

    忘尘子的黄老无为。

    终究变成了入世有为。

    ……

    秦直道。

    “轱辘轱辘。”

    黑冰囚车徐徐行进。

    入太原郡。

    道路两旁多有跪伏的黔首,衣不蔽体的流民也有很多。

    显然。

    这已经是太原郡守让人提前准备的结果。

    却因为基层秦吏不足,流民也没有提前清理到位。

    马车内。

    许尚望着那些黑瘦、呆滞的众多流民,道:“小儒生,如果老夫让你去选择一个流民,行善事,你会怎么做?”

    扶苏眨眨眼眸:“夫子,仅仅只救一个流民嘛?”

    “对,只救一个流民,或孩子,或女人,或老人,或青年……”

    许尚饶有兴致的道:“你选一个吧。”

    扶苏毫不犹豫的道:“那晚辈肯定选孩子。”

    扶苏是个很喜欢小孩的人。

    天生仁善。

    旁侧。

    华阳太后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对于扶苏,她也曾多次用心引导过。

    所以。

    她会很好奇,夫子让扶苏去救助流民的目的,究竟是要表达何等真意?

    与此同时。

    嬴政换了身装扮也来了,他的身边还跟着李斯与王翦。

    由于马车内部空间有限。

    李斯和王翦就坐在外面负责驾车。

    许尚、嬴政、华阳太后和扶苏则是坐于车内……

    周围。

    蒙恬亲率百名铁鹰锐士,随行护卫。

    此时。

    众多铁鹰锐士竭尽全力的保持着目视前方,绝不乱看。

    可他们的心中早已掀起惊涛骇浪。

    那黑冰囚车之中。

    到底是何等绝世高人?

    竟让左相和武成侯在外驾车……

    当真匪夷所思。

    甚至骇人听闻。

    马车内。

    “夫子。”

    嬴政恭敬一礼。

    李斯和王翦也纷纷拱手向夫子示意。

    许尚点了点头,道:“都来了,正好,小儒生……你来挑个顺眼的流民孩子,尽可能的想办法把他培养成才吧。”

    扶苏闻言一愣:“把一个流民孩子培养成才……”

    扶苏在想夫子让他这么做,究竟有着怎样的深层含义。

    几个呼吸间后。

    他大概明白了。

    无情之道。

    夫子这是正式出测验了。

    看看他这半年的进步如何。

    “来人。”

    扶苏撩开车帘一角。

    蒙恬迅速驾马靠近:“阁下,请吩咐。”

    扶苏开口道:“选一个五六岁左右的流民孩子,举荐前往宫中当谒者培养,待陵邑建成,便将其安排成为陵邑子弟。”

    “诺。”

    蒙恬拱手,迅速亲自去办。

    一刻钟后。

    蒙恬便从流民中,挑出了一个较为机灵的半大孩童,尔后让两名卫尉军送往关中。

    完成此事后。

    蒙恬前来汇报道:“阁下,那个孩子想知晓贵人名讳,说是日后愿意为您当牛做马,作为报答。”

    “不用,我帮扶那个孩子,并非为了报答。”

    扶苏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蒙恬拱手称诺,随即告退。

    马车中。

    扶苏恭敬的道:“夫子,不知晚辈这样做,算是合格了吗?”

    “嗯,不错,相当合格。”

    许尚较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紧接着。

    他缓声解释道:“小儒生,帮扶培养一个孩子,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带在身边,亦或者安排到自己的府邸等等。”

    “但这两种情况,却都直接沾染了因果,容易变成自我情感的牵绊。”

    “而你方才帮助那个六岁孩童,连自己的名讳都没留下,言之无需报恩,也就避免了背负他人之命运。”

    “你只是今天做了件好事,已经令你眼下的精神状态获得了满足。”

    “这就够了……已然是初步做到了不沾因果,按规律办事,非常好。”

    ……

    后世有人资助大学生。

    当那个大学生成才毕业以后。

    部分资助人便会直接删除大学生的一切联系方式,以及信息。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你亲自下场,无比共情的帮助一个人……

    这就等于参与了他人的命运。

    也变相的背负了他人的命运。

    往往最终结果,并不会多么好。

    大恩如大仇。

    此生难报之。

    最后那个大学生若是不知恩图报,你就很容易把自己变得怨念横生!

    何必呢?

    假设你从一开始资助的打算,便是为了对方的报答……

    那这就相当于一场投资。

    投资从来都是有风险的。

    而非慈善资助……

    若只是单纯的做好事。

    不沾因果,点到即止,克制住自身多余的共情心理。

    方才是一个通透的人。

    “多谢夫子指点,晚辈这半年按照夫子的引导,进步飞快。”

    扶苏垂首道:“如果放在过往,晚辈大概率会把那个流民孩子,带到府中培养……”

    扶苏过去的共情心理,确实太强了。

    毫无分寸的做好事。

    最后只会让自己非常心累!

    当你的负面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比如总是做好事被欺骗,当好人被辜负……

    很可能你就会跳到另一个极端!

    那就是谁做好事谁煞笔!

    我从今以后将会无恶不作!

    “正所谓善恶一念间。”

    许尚淡然的道:“做任何事情,重在贵己,只有当你自身心境越发平稳,未来的路才能走的更长,更远。”

    “因此,儒家提出了中庸,道家提出忘情,兵家奉以无情……”

    “至善即至恶,此乃古之至理也。”

    ……

    许尚通过助人一事。

    着重的剖析了小儒生过往的共情心理,以及强烈的同理心等等。

    扶苏表示……

    他依据夫子的点拨,再回头去看半年前的自己。

    他立马就能认识到……

    曾经的自己,真的很呆。

    太呆了。

    现在他明显感觉自己变通透聪慧了。

    最起码对于很多事情,他能够做到干净利落了。

    好心办坏事。

    以后他会全力避免。

    旁侧。

    华阳太后感觉这次夫子的点拨之言,与她在宫中教导扶苏的话语,还挺相像的。

    说白了。

    其实就是两句话概述。

    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

    你必须得看的开,才能真正拥有豁达的心境。

    华阳太后管理三宫六院。

    蒙武简拔先登子嗣。

    王翦视美妾如同花花草草。

    皆是这个道理。

    至于王贲的奇诡,以及李信的刚猛,则都是极致的术,不属于道的范畴。

    有句老话说得好。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

    有术无道,止于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华阳太后轻启红唇:“感觉夫子的教导,更像是道家之忘情。”

    “哈哈哈,让秦夫人见笑了。”

    许尚勾起嘴角:“古今道理,本质上都是一通百通的,诸子思想,多有相融,君子和而不同嘛。”

    儒家崇尚中庸,道家出世忘情,兵家杀伐无情。

    许尚更欣赏的其实是中庸之道。

    因为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现实中。

    有太多时候。

    我们太左了不行,太右了也不行。

    为善太过,易害己。

    为恶太过,害人害己。

    皆不可行。

    怎么办?

    自当折中取之,是谓中庸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嬴政轻声呢喃,他莫名的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他与夫子的关系。

    夫子难道不知他的身份?

    嬴政认为肯定是知道的。

    那为何又不挑破呢?

    仅仅就是一层身份的窗户纸而已。

    然。

    从夫子刚刚的言论便可看出。

    这层窗户纸等同于因果的界限!

    也是绝对红线……

    嬴政下意识的开始想到,在夫子眼中,或许他跟那流民孩童并无任何区别。

    至于李斯、王翦等人。

    尽皆是花花草草尔。

    这时。

    “小儒生,当你逐步理解无情、忘情和中庸以后,你就要开始践行更高一层的王霸之道。”

    许尚声音低沉:“老夫问你,之前你那个儒家师傅,可曾与你说过何为王道?”

    扶苏摇头:“回禀夫子,我那位儒家师傅,只跟晚辈说了【内圣】之道。”

    儒家皆内圣,独荀子外王。

    “呵呵!内圣……”

    许尚扯了扯嘴角:“将皇帝变成圣贤,受仁义驱使,遭礼法框限……这是何其可笑的想法!”

    话音未落。

    嬴政也深以为然的附和道:“夫子说得对,简直可笑至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