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大秦:我摊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 第168章 急转直下,皆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以当前的情况。

    屈氏一族算是彻底完了。

    相比之下。

    昭氏一族显然还能再抢救一下。

    只不过应当受到的依法严查,那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只不过许尚可以默许昭弘将功补过。

    杀鸡儆猴。

    如果拿楚地对标齐地的话。

    屈氏一族就相当于曲阜孔氏,理应杀的人头滚滚。

    巫蛊魇镇恶毒极罪,绝对是堪比天命极罪的存在。

    昭氏一族则是儒家八派……

    一个庞大世家分支众多,能够为秦所用的,那肯定就得网开一面。

    即:能用则用,不能用就直接流放。

    都是宝贵的劳动力,亦或者是人口资源。

    全砍了着实有些浪费。

    同时也有损大秦的贤明。

    遂。

    杀人这种事情,最好就是只诛首恶。

    否则杀的太多。

    就会出现反作用。

    至此。

    屈衡、昭弘、蜀山大祭司、宋义和共敖,全部被押解向了泗水郡城中的监狱。

    没错。

    宋义和共敖肯定也都是要查一下的。

    因为后续他们如果表现的可以,将能获得秦廷的重用。

    许尚不希望又出现什么反转,比如宋义和共敖也在幕后做了什么巫蛊诸事。

    嬴政见状缓声道:“夫子,这么一来,我们就剩下全力缉拿昌平君了。”

    秦廷现在安排好了打捞九鼎事宜。

    对于屈、昭、宋、共和蜀山方面的处理,也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裁决罪名,剩下的就是进一步分化楚地贵族的内部势力。

    以及,查出楚系秦臣派系中的蛀虫。

    毫无疑问。

    最后一条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内部清查。

    非常讲究名义和时机。

    现在肯定属于万事俱备,只要想查,就一定能够查出个所以然出来。

    “小赵,你还少了一条。”

    许尚笑笑:“对于把楚地巫觋文化融入阴阳家之中,这个事儿恐怕也得费点功夫。”

    国师邹?]有阵子没露头了。

    干嘛去了?

    自然是尝试整合吸纳楚地的巫觋,就从景氏一族下辖的郡县开始。

    然而。

    即便有景氏一族的配合。

    老一辈的巫觋对于阴阳家也依旧无比排斥,甚至他们会拼了命的把巫祝典籍给藏起来。

    这就很难搞。

    一群老家伙不怕死的。

    景清也挺无奈。

    邹?]就更加不用说了,大眼瞪小眼的,没啥好办法,只能尝试着慢慢磨。

    于是。

    “……”

    嬴政率先看向了自己的右相。

    王绾微微垂首道:“昌文君那边暂未上报,估计是想要让国师先行努力一番,总不能事事都来叨扰夫子。”

    嬴政点头:“嗯,告诉邹?],如有必要,杀几个人也是无妨的。总之楚地巫觋文化必须并入阴阳家之中,包括九歌神明体系,未来也都得阴阳家重新制定祭祀礼仪流程。”

    谁能制定标准。

    谁就可以更好的代表神明。

    并获得各种占卜、祭祀结果的解释权等等。

    说白了。

    齐地是儒家通过古之典籍的解释权,再搭配宗法制,祭祖体系,进而操纵民心所向。

    楚地未来就应当效仿儒家的大框架。

    让阴阳家获得巫觋古之典籍的解释权,再搭配图腾体系,九歌祭祀,进而把民心舆论牢牢的攥在手中。

    接下来。

    扶苏前往安抚千余楚地黔首民众,并做出更加明确的定性。

    显然扶苏很适合做这个事儿。

    因为他身上有着很高的亲和力。

    会让楚地黔首民众更加信任。

    尤其在许尚和嬴政等人先行离开之后。

    扶苏也就顺势公布了自己的身份。

    然后就发生了让扶苏惊讶的一幕。

    只见千余楚地黔首民众纷纷跪伏于地,见过太子殿下。

    扶苏自然也是连忙让他们起身。

    而千余楚地黔首民众则纷纷道。

    “还望殿下明鉴,我等今日请愿,完全就是受到了屈衡的蛊惑……我们是清白的。”

    “殿下身上也流有我楚人的血脉,还望殿下能够给我们做主哇!”

    “是啊?货币和度量衡为何就一定要统一呢?我们楚人的文字,难道非得废除不可吗?”

    “我等希望殿下能够评评理,为我等澄清并争取一下……”

    ……

    千余黔首民众的乡愿代表,他们对扶苏的认可度非常之高。

    说一千,道一万。

    扶苏也是芈华的孩子。

    芈姓熊氏,标准的楚国王族。

    上面的华阳太后又曾是他们楚国公主。

    如此。

    他们理所应当的会把扶苏看作是自己人。

    至于他们提出的要求,无非就是一边说自己是清白的。

    一边却还是希望扶苏能够聆听他们的声音。

    他们依旧想要遵循自己的传统习俗。

    不想做出改变。

    毫无疑问。

    这次扶苏直面众多楚地黔首民众的请愿,他着实是人生中的第一回,压力肯定是有的。

    扶苏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绪。

    随即。

    扶苏高声道:“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之所以要求用小篆刻写,主要还是字体本身更加简单易学,这样小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启蒙。”

    “你们要相信朝廷,也要相信我,楚文并不会完全消失,就像过往在楚地的古之典籍,在由朝廷收录之后,也都保存的很好。”

    “只不过考虑到三字经蒙学诸事,用小篆也更有利于在全国进行推广,都是以大局为重。”

    “另外你们以后回家可以询问一下,究竟是学楚文容易,还是学小篆更加简单易懂。”

    ……

    扶苏并没有强压说一定要废除楚文,进而督促文字一统什么的。

    因为这只会让楚地黔首民众的心中,兴起难以抑制的抵抗情绪。

    所以。

    扶苏非常敏锐的改变了言语中的侧重点,也就是他回归了文字本身。

    到底是楚文容易。

    还是秦小篆更好。

    对此扶苏有着绝对的自信。

    时代在进步。

    并不是越过去的东西越适用。

    秦小篆本身就是比楚文更加简单易懂,这对孩子蒙学是有好处的。

    如此。

    众人好一顿议论纷纷。

    他们产生了许多的分歧,但最终还是支持扶苏的更多一些。

    因为孩童蒙学诸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至于维护楚文什么的。

    这里的千余楚地黔首民众,百分之九十五属于大字不识。

    你跟他说我们必须要维护楚文!

    身为楚人……他们自然会跟着应和两句……

    可如果楚文没有秦小篆好用,对蒙学产生了影响。

    那么这些楚地黔首民众立马就会改变态度。

    或许别的秦廷官吏所言,他们会不信。

    可准太子扶苏之言。

    他们一定信……

    后续就是度量衡和货币诸事。

    扶苏解释统一货币以后,人们就能更方便的赶集,也能买到全国各地的东西。

    比如齐国的一些盐、布料啥的。

    最后的度量衡诸事。

    扶苏只能一再保证,他会代表秦廷,给予度量衡更易的绝对公平,不会让老百姓多交税什么的。

    另外。

    扶苏还提前透露了一个半公开的秘密。

    那就是稻谷很快就要得到改良了。

    未来楚地偏南方,又供水便利的地方,就都能一年两收。

    这哪怕原本的稻米产量不变,两收也可让全面收成翻倍了。

    以改良稻种作为保证,换得老百姓不再过于抵制度量衡的统一,这肯定是非常可以的。

    就这样。

    好一番交涉完毕以后。

    扶苏的名望显然就更高了,蹭蹭蹭的往上涨。

    没办法。

    坏事都让当老子的政哥给干了。

    扶苏多行好事,自当贤明加身。

    时值傍晚。

    扶苏与千余楚地黔首民众,一同前往了大部队。

    也就是万民请愿的所在地方。

    方才的十几个乡愿代表,迅速把扶苏的解释和保证全都述说了一遍。

    随即。

    万千民众纷纷高呼太子殿下。

    使得扶苏也是好一番心情振奋。

    于是。

    扶苏当即决定:“对了,在临淄的时候,曲阜孔氏和儒家贤哲正宗的土地,全都分发给了当地黔首。”

    “此番也是一样,屈氏一族胆大包天,竟敢施行咒杀魇镇诸事,实乃极罪也。”

    “故,屈氏一族的土地,眼下肯定都有郡县官吏进行收缴了。”

    “我现在就带着你们,前往九江郡分得屈氏因罪散出的土地,你们中有哪些是九江来的?”

    ……

    扶苏说干就干。

    当场分地,一点儿都不含糊。

    而他也确实有这个权力。

    反正土地分配早一点,晚一点都是要搞的。

    现在属于宜早不宜迟。

    省得再出什么变故。

    “我我我……”

    “我也是九江来的。”

    “屈氏土地不止九江,还有南郡,会稽郡,我们都能分得。”

    万千楚地黔首民众高兴的简直不要不要的。

    没办法。

    那可是土地啊!

    他们这一趟请愿,来的真是太值了。

    并且他们还有一点说的很对,那就屈氏一族的土地,不止九江郡,而是楚地十一郡,有半数郡城周围,都有屈氏一族名下的部分土地。

    注意。

    是部分。

    毕竟昔年楚国的三大家族之一,积累了数百年,底蕴真不是盖的。

    屈氏一倒。

    真能惠及无数当地民众。

    扶苏闻言连连应允,只要是屈氏的土地,现在都可以进行分发。

    同时他也着重解释了一下,那就是土地并非白白分发下去,而是要通过徭役一步步转至自己的名下,但该种还是能自己种的。

    这就够了。

    因为以前不分发土地。

    你该徭役,也得徭役。

    现在虽然要为秦廷服役,最起码有田有地对吧?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