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标微微点头,“姐夫是想多培养一些读书人,心向大明的读书人。”
杨大知县笑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读书能够使人开智、明理,能让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官老爷或者乡绅、读书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最重要的是,有了足够多读书识字的百姓,官府乃至于朝廷才不会缺少可用的人手,那时候殿下就算是把一千多个州县的官老爷们全换一遍也没关系。”
“至于现在……”
杨大知县摇了摇头,叹道:“像吴彦虎和陈墨他们这样儿被逼出来做官的读书人,殿下觉得他们真的能从心底里为百姓考虑么?”
考虑个锤子!
身为大明朝的开国太子,朱标从小就在朱重八的身边耳濡目染,像一开始满心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李善长和刘伯温,像进入中书省前后的变化大到像两个人的杨宪,像是书生意气十足、满腔热血但是又稍带着些鲁莽的王琼,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官老爷和读书人都见识过。
像李善长和刘伯温、胡惟庸他们这样儿的读书人也还好一些,起码在没有触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之前还能替百姓考虑,像王琼这样儿的读书人因为满脑子都是致君尧舜的想法,被自身的道德观念所约束,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残酷害民的情况。
但是像吴彦虎和陈墨他们这种被迫出来当官的读书人可就不一样了。
别看这些被迫出来做官的读书人拿着大明的俸禄,可是这些人心里的皇帝却是已经远遁漠北的铁锅,他们心里认可的百姓也是胡元时期的一、二等人,可不是大明朝这千千万万的泥腿子们。
想到这儿,朱标也忍不住叹息一声道:“可是姐夫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后来的那些读书人,终究还是现在这些读书人教导出来的,烂树又怎么能结出好果子?”
杨大知县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殿下想的岔了,因为有些读书人确实是烂透了,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没烂或者还没有彻底烂透的。”
“而一个孩子的道德观念、人生观念,除了一少部分来自于教书先生们的教导以外,更多的还是受其父母亲族的影响——现在这些百姓都是经历过胡元时期的,他们知道什么样儿的日子是好的,也知道什么样儿的日子是不好的。”
“现在的这些百姓,至少可以影响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等到三代人以后,原本的烂树基本上也该烂死了。”
略微顿了顿,杨大知县又特意补充了一句:“当然,要杜绝烂树把果子给教烂,不能只靠百姓自发的去影响,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教材上。”
朱标微微一怔,问道:“教材?难道我爹准备的教材有什么问题?”
杨大知县呵的笑了一声道:“教材没什么问题,但是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尤其是在如何让百姓产生对大明的归属感上面更是没什么用处。”
朱标听出了杨大知县笑声中的嘲讽之意。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启蒙教材能让学生产生对大明的认同感?
四书五经之类的教材能让学生产生对大明的认同感?
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儿。
沉默了好一会儿,朱标才开口问道:“那依姐夫之见,该怎么办才好?这些教材又该如何改进?”
杨大知县微微叹息一声,说道:“这些教材其实并不需要改进,而是应该另外增加教材,比如说县学当中应该增加一些简单的小文章,专门书写当年胡元对中原百姓的迫害,书写陛下是如何参加了义军,如何打败了胡元,像李相、青田先生和徐相、常平章他们的故事也可以写一写。”
说到这儿,杨大知县的心里忽然冒出来一股子恶趣味儿。
想要在教材里增加这些小故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李相和青田先生他们都还活着,而许多事情在没有盖棺定论之前也不适合出现在书上。
小朱同学这会儿大概还不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但是朱重八那个老登肯定能想明白。
到时候看他怎么选,是让李善长他们活着上书本,还是先请李善长他们慷慨赴死?
微微摇了摇头,杨大知县又继续说道:“除了这些小故事以外,还应该让人修撰适合给县学生员和府学生员、国子监生员们学习的史书,从三皇五帝到如今,还是按年级分段教学,年年考试,也好让诸多学子们能以史为鉴。”
“这部分的内容,对于江南的士子们而言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北方地界,尤其是燕云十六州的百姓而言,像这种让他们知道自己祖先历史的内容就很重要了。”
“除此以外,学校里面还应该设置大明的旗帜,每旬应该由教谕和先生们带领生员们观看升旗仪式,潜移默化的让他们对大明产生归属感。”
“……”
杨大知县越说,朱标的眼睛就越亮。
对呀,应该让人修撰一些关于大明是如何干掉胡元、如何为百姓分地的故事,也应该修撰史书,从社学、县学阶段就开始培养生员们对大明的归属感。
“姐夫果然厉害,居然能想出这许多精妙绝伦的主意。”
只是略微琢磨一番,朱标就满脸兴奋的说道:“不只是学校,县衙前也应该有大明的旗帜,尤其是燕云十六州一带的县衙和州衙,大明旗帜更是必不可少。”
“还有各个乡、社的申明亭,也应该同样设置,即便不设置旗帜,起码也要在官老爷过去宣讲之时布置好。”
“这些主意好啊,小弟回去之后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小故事教材和史书教材这些事儿交给李善长和刘伯温以及礼部的官老爷们,旗帜的问题可以交给自家老爹去头疼。
孤果然机智的很。
……
洪武二年十月初三,宜出行。
朱标轻轻的走,正如他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衫,带走了一些好几只烧鸡、风干鸡外加烟熏猪蹄、烟熏排骨等一大堆东西。
美其名曰替杨大知县拿回京城去孝敬朱重八和马皇后。
但是杨大知县依旧没能恢复到咸鱼模式。
就在朱标带着朱老二和朱老三离开之后,陈忠那个死太监还有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宗正寺的经历就再一次来到了宁阳县。
按照陈忠那个死太监的说法就是时间已经接近年底,距离杨大知县的婚期也越来越近,所以杨大知县必须再花半个来月的时间好好复习之前学过的礼仪,然后再用半个月的时间练习整个婚礼流程,再然后就是启程出发去京城准备成婚。
至于杨大知县之前所要求的大雁,还有后面纳征时所需要用到的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物品也早就已经准备妥当,只要杨大知县到了京城,就可以开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流程。
至于正婚礼,不出意外的话就要等到洪武三年的春正月了。
当然,仪制肯定还是要严格按照周礼来,必须按照周礼才能表达皇室对杨大知县和这门亲事的重视。喜欢奋斗在洪武元年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