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梁寒郡的日记书 > 《瓦尔登湖》(2023.8.29)

《瓦尔登湖》(2023.8.29)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我阅读的时候,我在占用的不是我自己的时间,而是我债主的时间。我欠什么呢?到最后我发现,我不欠什么,我是自由的,我把不自由当成自由,自由就是自由。当我因为外物被驱使,因虚荣奔波,即便我在自由地追逐,似并不自由。

    我占用什么时间?无所谓时间。

    有一种想法让我的努力全部褪去,变得再自然不过了。我不需要说任何话,就像一只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一样,完成我的任务,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仅此而已。其它想法本可以抛之脑后,最多不过是取悦自己的主人,不把货物打翻在地,这就是我全部的生活了。

    永恒的时光从不需要任何人来

    消磨。

    说出的谴责并不能在任何厚实的土地上扎出血。不如删掉这容易钝锋的愤怒,似乎是有求于人,可不如把这份恨铁不成钢的锋芒指向自己,捶打自己。

    不相容,就不要强迫相容。

    破除经验主义大步往前走。唉,我突然发现,读书是不是一种经验的吸收呢?不全是,读书是要带着思考的,不思考,就成打印机或者书架了。

    不是所有生产力都可以转化为财富。但我们也不会只因为钱而行动,钱故而重要,可还是有其它一些东西值得追求。

    那样的世外桃源越来越多了,怎么会越来越少呢?

    前二十页用,“约束与镣铐、你想买篮子吗?”这两句话总结。

    打飞不叫打飞,这样很俗,叫被影响而使双脚脱离了地球的表面。

    穿衣服不仅仅是为了保存热量。这应该不是在说约束的问题,而是功能的问题,它也没在批判什么,只是提醒了一下衣服的原本用途。这是复杂的价格,不用更为贬义的代价。

    我感觉更重要的是一些现象下的隐含意义,就是潜台词。它们不反应问题的本质,但是能展示事物的内在的令人感兴趣的属性。

    我们有很多潜意识里的行为,它们记录着我们的祖先为了求生而不得不做出的改变、挣扎。

    可怜的,自以为是的文明人似乎总会为了房子而发愁。不论,一直都是如此。

    要我说,根本没什么值得嘻嘻笑的地方,也没什么克服不了的疙瘩,要做的仅仅是不要帮倒忙,不要添乱,管理好自己。这是最起码要做的了,此外,有点贡献,那就可以了,还奢求什么呢?奢求,是潜在的奢靡。

    我发现我无力改变,唯一改变的是接受它的心。我当然在做,即便自认为不可能,还是要去做,因为有做下去的必要。至于能不能成,我并不是太关心,因为能不能成于我的努力几乎无关。

    保持内心空无一物,无怨言地做下去就好了。

    愿意的是蚂蚁,不愿意的是人类。除此之外,我们都是动物而已。

    繁琐地擦灰,这就是收藏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容易产生冲突的事情,有人收藏书,即是知识,有人收藏物,即是回忆。它们都需要空间,空间小了,矛盾就大了。

    我知道他一味批判繁饰的目的。那是一种中和,是一种偏差过大而导致的超调。偶尔装饰一番,也足够浪漫,就好。

    之后总结呢就是,蜗牛都得有壳,不管这壳是自己做的,还是借的、是租的、或是抢的。

    教育的意义与方式。可能也就是如此,是启迪智慧,认识世界,背诵积累倒在其次。与智慧的人交流,胜过死记硬背。我也发现,书本里的东西固化教条死板,尽信书不如无书。

    《瓦尔登湖》在关于对教育的思考这一部分说得十分深刻。如果学习变得虚假浮夸,变成一个避难所,那其价值不光会大打折扣,其产生的后果与本来所定下的目标也是南辕北辙。该如何办呢?只是浅浅地了解一下吧。找一个事物的缺点总是比找优点容易,太早下结论也很不负责任。

    我该思考的是如何获得必要的锻炼,或者在被批评时,能欣然接受,以便于提高自己。

    教育不该只是让人学会用天文望远镜,去观察天上的辰星,更重要的是让人拥有一颗装得下微尘的眼睛,以便让他发现自己也是一颗流浪的星。

    但是坏处呢?总是与好处相伴。不论。

    那样的世界存在,也不存在。一如这世界上的可悲,或许也没有那么可悲。

    人性是具有什么,同时不具有另一些什么。这都是人性,没必要说谁谁失去了人性。

    学习心的东西,必然要失去旧的东西,无论好坏,因为格子有限。

    一条不知会通往何处的路,最后,自己咬到自己尾巴,不知道,什么路会只有去没有回。

    阅读使我羞愧,使我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可要不要改变已经不重要了,心灵被打上烙印,这是永久地改变。

    会呼吸的思想,会行走的思想。

    我最想要的,确实也是我心念的自由与独立。被给予的自由能叫独立么?它有翅膀么?他不知道翅膀是什么,自然也不会觉得有残缺。

    读书是在参考别人对生命的答案,答案看多了,自然解题就有些门路了。

    不用比喻的文字,抛弃了与能力无关的虚荣,不用发出声音。不要回想别人说的话,它们没什么参考价值,你根本不知道他们说话的时候用没用脑子,或者他们长没长脑子。与大师交流,才会成为大师,与不是大师的人交流,不要积累什么经验,当做玩笑,一笑了之。

    我感觉阅读的书里蕴藏这一个人的命运。只是一种感觉。

    休眠时与枯死无异的树枝,突然活了过来,看着它,我的心似乎也活跃了起来,我觉得我得做点什么。

    帆船的桅杆,会把它一路经历的风霜展现于它的躯干之上。

    孤独若是无人相伴的喝彩,那你永远也不知道这沉默之中,蕴含着怎样的喧嚣。

    金光洒下,这树林的绿也受到感染,隐隐发出天空一般的蓝,仔细看着那紧挨着的叶片,原来那蓝绿色的光影里,还有着如晚霞一般的荡漾与红。

    有的鸟欢快地叫着,庆祝着自己的早起有了回报,那声音逐渐拉长,不久消失于旷野。随后在深林里,又传来阵阵低吟,那声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随这另一个相似的声音与其应和着,这肃穆里就又多了一些如葬礼般的庄严,如一对殉情的恋人,转世为比翼鸟,倾吐着人世中还未说完的爱恋与痛苦。

    每一个失去语言的灵魂,都会在这森林里化作一只精灵,歌唱前世说不出口的情感。那些幽怨震撼心灵,让依然鲜活的生命也逐渐虚化,好似要随着这交响,飘荡而逝。

    雨的咆哮,让着时间更安静了。一个人缩在被子里听雨,是一种享受。

    无论我们作何努力,都不能把两个人的脑浆并做一处,我们努力让彼此更近,却永远也逾越不了孤独。

    把两个人交谈的过程比作向池塘里扔两枚石子,妙极了。

    我如果不请你吃午饭,你可以在我家多坐一会儿吗?又很妙!

    读书与伐木这一段确实,我在三毛的书里也看过。丢弃了我们最为珍贵的东西,去寻找另一种珍贵,在求而不得之后方觉在这世间,一无所有是如此的悲凉。

    让我落泪的,很少是关于我的事,更多的是书里的故事。不知是否痛感在别人身上会比在我身上更加难以忍受呢?或许是我有些迟钝吧。我是我世界里的旁观者,是别人世界里的参与者,而只有别人参与到我的世界里来,我才会成为我的世界的管理者。我走到哪里,都像是一个脱离于你我之外的第三者。

    不孤独是人类进步所做出的牺牲。因为孤独再难以寻觅了。

    这本书可以重复观看,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聪明也是会感染的,但愿别陷入复杂的牢笼。

    这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如瓦尔登湖一样深不可测,而它们,也仅仅只是静静地呆在哪里,做一面镜子,而不是一面大鼓。

    飞鸟与波浪与思绪类比。

    把杂草比作敌人,曾经的我也是这样的纯洁。如今啊!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他说话时会展开双翼,可当你以为他要飞翔时,他却把双翼给收回了。”

    风雪会让你在熟悉的地方迷失,这叫扰动。

    闭上眼睛。世界变得简单,可如果失明了,世界就又变得复杂。

    如果我们的欲望都很浅,就不会有纷争,可是没有纷争就没有变化。变化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呢?无法回答。

    “它位于天空与大地之间,也带有了天地二者的颜色。”可别忘记,水是无色液体,并不是白色。

    总是接触阳光的地方最先融化。

    “湖泊是大地之眼,注视者朝着这个眼镜看,就可以衡量出他自己天性的深度。”

    然后我也发觉,玻璃好美啊!它本就纯洁,还把为数不多的瑕疵全部暴露出来。

    每一个奇迹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传说。

    湖水是永恒的,可是它的每一个涟漪,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菖蒲长在涟漪之间,在不断地洗刷下,消磨掉残破的枝,而另一面又不断长出新的枝,那些枝,全部来自于同一株植物,却也同样独一无二,不可复制。

    相比于世界,我们是如此的渺小。遇到雷电,我们只能洗耳恭听,遇到风雨,我们逃无可逃,只能四处躲藏。阳光明媚,我们即便闭上双眼,也还是会沐浴在这灿烂之中。很多事我们没得选,只能欣然接受,或者,改变自己的内心,然后再欣然接受。

    不长身体的昆虫不再大量进食,人类或许也可学习一下。多准备一些给想象力吃的食物吧!

    以文明或者物种的角度思考问题,会发现没有什么事是无意义的,可一旦以个体的眼光看待事物,总是觉得没什么事是有意的。登高才能望远,格局不够,只能一地鸡毛。

    掌握着自己生死大权的人往往被人看不起,而被人捧在中间如星辰般的,有大多是小丑。不是不被看不起呀!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一生在干什么,于是不必展现自己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