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离军是秦朝时期的正规军队之一,也是秦末唯一参与平定起义的秦朝正规军团。
这支军团曾在蒙恬的率领下北击匈奴,并在与机动性强的游牧民族的交锋中取得了胜利。
然而,王离接手这支北方军团的时间并不长。
尽管如此,王离作为老将军王翦的孙子、虎将王贲的儿子,有着深厚的军事背景和传承。
他并非像当年的赵括那样只会纸上谈兵,而是蒙恬麾下的一名裨将,跟随蒙恬与匈奴交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凭借家族传统和实际作战经历,王离的战术素养至少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
在王离的领导下,虽然北方军团的战斗力可能不如蒙恬在位时那么强大,但在当时仍然属于一流水平。
此时,王离率领着二十万大军围困巨鹿,昼夜不停地消耗着大量的粮草。
张耳原本寄望于秦军因粮草不足而自动撤退,但事情并没有按照他所期望的发展。
当王离的军队即将耗尽粮草时,章邯却及时地将粮食送来了。
巨鹿战场与黄河相距不远,那时的黄河波涛汹涌,水流湍急,远远不同于今日时断时续、泥泞不堪的景象。
章邯深知这场战争将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早在战争进入僵持阶段时,他就已经开始考虑如何为王离运送粮草。
当时最为便捷的方式无疑是通过漕运。于是,章邯毫不犹豫地拍板决定,迅速调动兵力,从黄河渡口修建了一条直接通向巨鹿城的河道。
由于章邯的军队大部分由刑徒组成,这些人在上战场前都是从事土木工程的专业人士,对于挖掘河道自然是轻车熟路。
很快,王离军大营与黄河之间出现了一条水路。秦军运送辎重的船队往来不绝。王离军的后勤危机轻易就被化解了。
得到了足够的粮草,王离终于放下心来,但张耳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尽管巨鹿城内兵力充足且粮食储备充裕,但面对秦军日夜不停的围攻,也难以长久支撑下去。
而且,这段时间以来,王离不断尝试各种攻城战术,如强攻、夜袭等,巨鹿城似乎已摇摇欲坠。
无奈之下,张耳不得不放下尊严,派遣曾经跟随陈胜起义、与他和陈馀关系密切的张魇和陈泽,冲破秦军包围,向陈馀传递信息。
张耳的口信充满了愤怒和绝望:“我们相识已久,你我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当初,我们曾一起磕头结拜,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如今,大王和我身处险境,生命垂危。你手握重兵,却坐视不管,迟迟不肯出兵救援。作为臣子的大义,我无需多言。
但我们曾经立下的生死誓言,难道你都忘记了吗?如果你还记得,为何不出兵解救我们,与我一同赴难呢?
发动攻击虽然可能导致死亡,但至少还有一丝生机。若你继续拖延,我恐怕将无法幸存!”
得到了张耳的口信后,陈馀感到内心十分难受。
毕竟他们曾经是生死之交,如今却要面对这样的局面。
话说到这个份上,陈馀觉得自己的面子已经无处可放。
然而,他也有自己的顾虑。他对张?和陈泽说:“当年我们所立下的誓言,我又怎会轻易忘怀?如果说我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大哥的平安无事,那么我绝对不会犹豫。但实际上,我手中的兵力有限。
一旦我们贸然出击,不仅无法解救巨鹿之急,甚至连给王离当炮灰都不够!
我并非贪生怕死之徒,只是希望能够为大王和大哥留下一丝报仇雪恨的机会。
在当前的局势下,如果非要我出兵,那岂不是自寻死路?这与送肉包子打狗有何区别?”
张耳和陈馀这对兄弟之间的分歧,实际上源于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张耳更注重情谊和忠诚,而陈馀则更为理智地考虑到现实状况和战略意义。
此时的张耳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法继续坚持下去了。
每天都有士兵死亡,而城里的粮食也越来越少,不知道什么时候巨鹿城就会被攻破。如果没有奇迹发生,那么他必死无疑。
然而,陈馀却手握数万大军,这给了张耳一线希望。
他认为,如果陈馀能够率军从外围向内冲杀,与城内的军队内外夹击,或许还有机会击败王离。
此外,他坚信陈馀一定会前来救援,因为他们曾经发誓要同生共死。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不能放弃这个最后的机会。
然而,张耳并没有意识到,陈馀可能会死在这场战争中,而他在城内反而不一定会死去。
同时,他也忘记了作为兄长,应该先考虑如何让弟弟活下去,而不是让弟弟和自己一起去死。
此刻,张耳的心中只有求生的欲望和对陈馀的期待。
陈馀也同样如此,他仅仅考虑到如果冲出去很可能会就此灭亡,甚至连一点水花也溅不起。
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君主和结拜兄长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而心急如焚。
相反,他心里想的却是:“你们想死,不必把我拖下水,我若活着,将来或许还有机会为你们报仇。”
最终,由于张?和陈泽两人坚决要求出兵,陈馀实在无可奈何,只得调拨给他们五千名士兵,让他们先行探路。
只要他们能够成功突围,陈馀承诺随后就会跟上。
相较而言,张?和陈泽更注重义气。他们毫不犹豫地带领五千名士兵奋勇杀出。
然而,想要用五千人冲破二十万大军的封锁,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批人马刚杀出不远,就被秦军轻松吞噬,连个饱嗝都没打一下。
陈馀在后方根本不敢动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消失在秦军形成的茫茫人海之中。
看到这个情况,陈馀仔细思考后认为自己不主动出击的决定是正确的。
然而,他并没有选择独自逃命。
相反,他一方面命令军队抓紧时间修筑深沟高垒,加强防御工事。
另一方面,他连续派遣使者向楚国、齐国、燕国和魏国等国家请求援助。
陈馀的计划是,如果各国的援军能够及时到达,他们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军。
到那时,他绝对不会退缩,一定会与其他诸侯一起救出赵王歇。
但是,如果在援军到来之前城池已经被攻破,那么他只能对不住赵王歇了。
不过,他会在未来寻找机会为赵王歇报仇。至于现在,他绝对不会冒险去送命。
在陈馀的恳切请求下,燕国、齐国和楚国的援军逐渐抵达。
这些援军的到来使得赵国的局势有所缓解,但能否成功解救赵王歇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齐国田荣因为赵王不肯杀田角、田间,本来没有出兵,但是田荣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田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胆大包天,也没向上请示,自行带了一万人马,参与了此次援赵行动。
这可把田荣气坏了,心想:“我不派军队去攻打赵国已经很给你们面子了,现在竟然有人敢私自出兵!”于是,田荣立刻派人追杀田都。
此时的韩广,是武臣的部下,当初被武臣派往北方拓展势力时,他就曾对武臣说,如果武臣能称王,那么自己也应该可以。
后来武臣果然称了王,韩广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王。
由于西南两个方向有赵国作为屏障,代国一直没有受到秦军的直接攻击。
因此,当秦军围困巨鹿时,韩广并不着急,甚至还有些幸灾乐祸。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广逐渐意识到,如果赵国真的被秦国灭掉,那么下一个倒霉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毕竟,唇亡齿寒这个道理谁都懂。
于是,韩广派遣大将臧荼统领代国援军南下,抵达巨鹿城外。
臧荼将部队驻扎在陈馀军旁边,与其他诸侯联军形成了包围之势。
此时的局势非常紧张,虽然援兵已经赶到,但没有人敢轻易对王离发动攻击,大家都效仿陈馀,选择躲在一旁观察。
而更具戏剧性的是,张耳的儿子张敖也率领着一万多人前来救援他的父亲。
然而,当他们到达巨鹿附近时,张敖同样停下了脚步,眼睁睁地看着他的父亲被王离围困并遭受痛击,却不敢出手相助。
四路人马在巨鹿城外相互对视,都期望其他人先行动手,试探一下王离的实力,以便自己能够决定是战斗还是逃跑。
被王离围困在巨鹿已有数月之久,赵王歇感到绝望,张耳也一样。
面对城墙破损、士兵疲惫不堪以及人心惶惶的困境,赵王歇和张耳开始动摇,他们质疑继续坚守下去是否还有任何意义。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项羽出现了。
项羽首先拨给当阳君英布和蒲将军两万人马,让两人率领大军队渡过黄河,专门破坏王离军的运粮通道。
打仗,打得就是钱粮。王离统帅二十万大军,如果让他们吃饱喝足,对兵力过少的各路诸侯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而一旦粮草供应不上,王离军必会士气低落、军心不稳,这就要好对付多了。
英布和蒲将军也都是当世猛将,两人曾随项梁征战,经验丰富。
他们渡过黄河后,在章邯开挖的河道两岸神出鬼没,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彻底破坏了王离军的粮草供应,断了王离的粮道。
自从有了粮道,王离军就没注意囤积物资。粮道一毁,围攻巨鹿的秦兵开始饿肚子了。
虽然暂时的粮道断绝并不会使王离退却,但他相信章邯不会坐视不管,自己只要安心对付巨鹿就行了。
毕竟,章邯的四十万秦军是王离的后盾,他不可能看着王离被饿死。
章邯得到报告,果然立即派出轻骑部队追击楚军。
英布和蒲将军不愧是项羽麾下的猛将,他们指挥着楚军与秦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尽管兵力不及对方,但他们凭借出色的战术和勇猛的斗志,牵着章邯军的鼻子走,并屡屡进攻得手,逼得章邯军频频后撤。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