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教历史课,没想到在诸天万界直播 > 第85章 魏晋南北朝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时,一旁的汉武帝听闻这番话语后,不禁勃然大怒。他瞪大双眼,怒斥道:“异族内迁,究竟是哪位皇帝将此事搞得这般乌烟瘴气、杂乱无章!难道他不晓得这些异族之人往往性情多变、反复无常,毫无定性可言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古训莫非都已被忘却不成?”

    汉武帝对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一无所知,但他心里清楚,如今的大汉与北方的那些异族之间可谓水火不容。在他眼中,这些异族就如同饿狼一般贪婪凶狠,一旦让他们踏入大汉的领土,必然不可能安分守己地过日子,简直就是引狼入室!

    而另一边,秦始皇目睹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心中不禁怒火中烧。此时的大秦虽然兵强马壮,但大部分兵力都被派驻在匈奴边境,以抵御那些虎视眈眈的异族入侵。要知道,这些异族人与大秦的百姓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不遗余力地向南边发动抢掠。正因如此,每年在边境地区,无数无辜的百姓都会因这些异族的肆虐而遭受巨大的伤害,家破人亡之事更是数不胜数。

    秦始皇实在无法理解后世的皇帝们究竟是如何考虑的,难道他们真的有十足的把握认为这样做不会引发任何问题吗?然而,通过天幕所讲述的种种事件,秦始皇已经大致了解到了未来几百年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故。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他深感忧虑,同时也在思考着应对之策……

    然而,当后来了解到这些事情时,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内心深处着实不愿再去回想那个时代。因为那无疑是一段充满黑暗与阴霾的岁月。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他又怎会不明白其中的种种呢?毕竟他自身所在的家族正是于这一时代逐步崛起并发展壮大的。特别是对于魏晋南北朝那段漫长的历史时期,李世民甚至连一眼都不愿多看。正因如此,他对于隋文帝杨坚由衷地表示认可和赞赏。毕竟,正是这位伟大的帝王终结了华夏大地历经多年的分裂局面,使得万千子民得以安居乐业、繁衍不息。

    至于朱元璋其人,更是对自己幼年时所经历的那些苦难刻骨铭心。要知道,元朝乃是由异族统治华夏的特殊时期。当时,朱元璋一家几乎惨遭灭门之灾,最终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人。若不是迫不得已选择出家当了和尚,恐怕他也难以存活至今。

    如今已贵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心里非常清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饿殍遍野,因饥饿而死去的人数不胜数。不过,即便身为皇帝,通晓前朝历史的他也深知,相较于元末而言,曾经的某些时代更为冷酷残忍、无情无义。

    他曾经在某些书籍里看到过一种隐晦不明的说法,据说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汉族之人并非仅仅被视为普通意义上的人类,似乎还存在着其他别样的身份或定义。每当朱元璋回想起这段记载时,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难以遏制的愤怒之情,尤其是针对那些异族人。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家伙从来都不会采用任何良善温和的手段来对待他人。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清朝一方在此事上竟然毫无反应。要知道,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如今也算得上是异族,但只不过是由于手中掌控着实权而已。

    “317

    年,西晋宗室成员司马睿于建康之地重新建立起晋朝,这一历史事件后来被人们称之为东晋。自从三国时期以及西晋以来,有那么一些名声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世代代牢牢把控住各种重要的官位,并尽情地享受着来自政治和经济等多个方面所赋予的特权,由此逐渐形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被称作士族。当战乱爆发之后,许多北方的高门士族纷纷逃往南方避难,其中有好几家更是先后执掌起朝廷大政,从而成为支撑东晋政权的主要力量。只可惜这些士族之间相互争斗倾轧、争权夺利,最终导致自身的势力渐渐走向衰落。

    公元

    420

    年,出身于低级别士族的武将刘裕成功夺取了皇位,并将国号改为宋。自此以后的

    170

    余年间,南方地区先后历经了宋、齐、梁、陈这四个王朝,它们合在一起统称为南朝。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有四个王朝皆选择定都于建康这座城市。而当我们回溯更早的时候,还会发现此前在这里定都的吴和东晋两个朝代。因此,人们通常将这六个朝代合称为“六朝”。

    自西晋末年开始,由于北方地区陷入频繁的战乱之中,无数百姓被迫背井离乡,纷纷向南逃亡以寻求安宁之所。这些北方人民在南迁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以及精湛的生产技术,同时也极大地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资源。于是,在东晋和南朝统治的时期里,南方广袤的土地被大规模地开垦出来,各种农作物的品种不断增多,粮食的产量也随之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在手工艺领域,诸如纺织业、矿冶业、陶瓷业、造船业以及造纸业等等诸多行业都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得到深入开发的进程当中,许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也逐渐实现了与汉族之间的融合交流。

    再看东晋时期其北部边境线的位置,大概是以淮水作为界限。然而,在东晋与南朝交替之际,东晋政权曾一度成功地将自身的势力范围扩张至黄河南岸一带。但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晋在军事方面渐渐失去优势,最终不得不再次退守到淮水一线。等到了陈朝之时,其所能掌控的区域仅仅只剩下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域,而且就连上游的四川和荆襄等地也相继失守。如此一来,在南北双方长期对峙的格局之下,陈朝已然处于十分明显的劣势地位,其覆灭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此时,悠然正静静地翻阅着手中的课本,认真讲述着有关东晋和南朝这段历史。

    “好了,同学们,在此之前,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咱们脚下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之上,其经济中心究竟位于何处呢?”悠然面带微笑地向下方坐着的学生们发问。

    只见学生们纷纷交头接耳起来,不一会儿便齐声回答道:“北方!”

    悠然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道:“没错,正如大家所言,在此之前,无论是经济中心还是政治中心,都毫无疑问地集中于北方地区。然而,时光流转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情况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汉族人士选择南迁,前往南方谋求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随着他们的到来,原本相对贫瘠荒芜的南方地区开始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同学们,此时此刻,是否有人能够准确说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以迅速开发的具体原因究竟有哪些呢?”说完,悠然用鼓励的目光扫视着台下的每一名同学。

    教室里先是安静了片刻,随后,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举了起来。悠然注意到其中一只手高高扬起,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于是她点名让这位最先举手的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

    被点到名的同学名叫赵丽丽,只见她自信满满地站起身来,有条不紊地回答道:“首先,大批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其次,这些北迁而来的人们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各式各样的农业工具,使得南方原本难以开垦利用的土地得到有效耕种;再者,经过辛勤劳作,江南地区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日益繁多;最后,不少士族阶层也随南迁洪流来到江南,他们凭借自身雄厚的财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积极投身于当地的经济建设之中,进一步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繁荣发展。”

    听完赵丽丽的精彩回答,悠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赞许地点头说道:“非常好,赵丽丽同学,请坐吧。看来大家对于这段历史知识掌握得都很不错哦!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探讨……”

    “当东晋雄踞南方之时,广袤的北方大地之上亦并非风平浪静。此时,北方先后涌现出了众多割据政权,而这当中最为重要且引人注目的,当属那足足十五个之多的政权。不仅如此,若再算上位于西南地区的成汉,便可统称为令人瞩目的“十六国”时代。

    这些政权中的绝大部分皆是由那些自远方迁徙而来的少数民族所创建而成。他们纷纷效仿中原地区的模式,采用了与之相似的国号和年号,并积极地钻研学习汉族源远流长的典章制度。然而,在历经漫长岁月的混乱纷争之后,原本固有的民族分布格局已然被彻底打破。各个族群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愈发频繁紧密,彼此间的差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尽管如此,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的民族隔阂却依然广泛存在着,宛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时光流转至四世纪下半叶,氐族顺势崛起并成功建立起了强大的前秦政权,一举实现了对北方地区的大一统。此后,前秦更是雄心勃勃,妄图一举吞并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于是倾尽全力发动了大规模的南征战役。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最终这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在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以失败告终。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前秦内部各民族之间尚未能实现充分融合,其统治根基本就显得颇为薄弱。经此一役,看似坚不可摧的前秦政权便如那风中残烛一般,迅速土崩瓦解。与此同时,一度稍有缓和迹象的民族矛盾又如火山喷发般再度激化升温,整个北方大地再度陷入一片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悠然道。

    而在这诸多复杂的情况之下,自十六国时期一直延续至北朝阶段,北方地区的各个政权在民族相互融合交流的坚实基础之上逐步发展壮大。这种民族间的深度交融不仅促进了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繁荣与进步,更为日后实现全国范围的大一统局面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