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阴谋天下秦二世 > 第二十八章 沛县萧与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胡亥起身步下丹陛,走到三公的案前:“朕所说的四点,第一第二必行,即刻向关中、山西、汉中巴蜀各郡及三川、河东等太行沿线各郡颁制。第一点中除集中粪秽之物外,还要清扫城郭内的街面污物,修造污水排放管沟等,务使城内清洁,以避瘟疫出现。各城内也应执行仓廪律法中的灭鼠律条,鼠患并非只是耗粮,还可传病。第二、第三事,治粟内史府会同匠师台制作器具,少府则需加紧冶铁,第三、第四事治粟内史领头组织商讨和小范围试行,一旦可见成效,丞相府立即配合颁行关中、巴蜀、山西及邻近郡县。”

    秦律中已有深耕的内容,对耕牛也有相应律法保护。但深耕需要铁制农具,这不是容易普及的,胡亥强调深耕时扯上匠师台和少府,就是为了给冶铁增加压力。

    冯去疾、司马昌和郑国看皇帝站在眼前,也不能坐着应答啊,全都站起行礼:“臣等奉诏”。

    “陛下忧国忧民,臣等不及。”李由也站起来不失时机的行了个正揖礼,虽然有奉承皇帝的意味,但也是真心觉得皇帝忧国为民,心里很是有点小激荡。

    只是李由这一带头,所有殿内大臣,连同六个武将,全坐不住了,都站起来行礼赞颂皇帝,这让胡亥一下觉得有点吃不消,“众卿免礼,都坐吧坐吧。”

    他又走到王离的案前,却回身看着太仆马兴说:“现今与匈奴、东胡、月氏等,是否有边界互市?”

    “陛下,与月氏存有互市,也不禁民间互市。与东胡和匈奴,则多为私自小股交易,抓获则刑之。”马兴回答。

    王离看到胡亥既然重视农耕,又问互市,想必也是比较关注而不是想要问罪,也就大着胆子说:“陛下,因先皇帝令蒙大将军与匈奴战,所以与匈奴的互市是被禁止的。对民间的小股私市,游商偷偷往来草原,臣军中则多当没看见。一则士卒受边辛苦,私纵游商可获小利,为将领者不可过分苛责。二则游商可带回草原匈奴的一些消息,也是臣等获取匈奴和东胡情况的消息来源。陛下若以臣行为不当,臣愿领罪。”

    “小商私市,只要不通敌卖放,无伤大局。”胡亥转身向丹陛走了几步,站到冯去疾的案前,“可以考虑开设几个互市的地点,设于长城之外百里,防备匈奴以互市为由,突袭边防。与月氏的互市可以开放的更大一些。游牧族缺乏生活常用制品,以此换回马匹牛羊,于大秦有利。”

    “卿等一心为国,朕心甚慰。不过我提互市,其实只是因为一个小缘由。我要你等传播消息,向边外牧民多购羊毛,价格可比照整羊。春季羊只脱毛,游牧民除自用外多弃置,如果能诱其采收市卖,则可加强秦军的冬季作战能力,我是从这一点考虑的。如果他们聪明,把毛剃掉和整羊、羊皮分开卖,也不要去管,要让羊毛的价格贵起来。少府那边,对弓弩箭矢的制作也要考虑冬季和雨季作战的需要,拿出方法后首先制作出满足二十万军的数额,北疆军分配十万军装具,秦锐军分配十万军装具。”

    “不过少府暂时还不需要太急迫,先能解决十万军的冬季保暖作战需要为先,用于秦锐军。”胡亥忽然冰冷的笑了一下,“朕就不信,如果庶民造反,到冬天他们还有力量在冰天雪地中反抗暴秦!”

    在大臣们充满敬畏的目光中,胡亥慢慢踱回丹陛上的御席坐下:“诸卿都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如何解决秦锐冬季作战的保暖问题。现在虽然刚刚入夏,但凡事朕都想要预作准备。希望诸卿还是能够慢慢熟悉我的这种未雨绸缪风格。”

    大臣们一起直身行礼:“臣遵诏。”

    胡亥摆了摆手,待大臣们重新坐定,问冯去疾:“九原和云中,尚无郡守吧?”

    “陛下,九原和云中两郡,人口本来稀少,现以大将军离的北疆军统管。”冯去疾回答。

    “九原大部为河南地,沿大河上下两侧均为沃土,可惜人口稀缺。”胡亥感叹了一下,“王离,河南地现有人口如何?”

    “禀陛下,匈奴人已经被大将军恬全部赶到了长城以北,当下河南地分属九原、北地和上郡三郡,九原只有始皇帝三十六年迁来的三万户,在榆中、北河一线垦田,由臣暂且军管,尚有原河南地的部分游牧部族,总有两三千户。九原虽置三十四县,基本空置。”王离如实说道。

    “我想到一法,可不使如此广大的丰沃之地闲置。”胡亥想了一会儿,终于说:“可从长城之外再迁入一些小部落,也可从羌人、月氏诱引一些小部落,在河南地九原郡所属区域游牧。但需注意的是,一定要是小部落,每个部落人口数按北疆军能够极易弹压叛乱而定。草场划分将其隔开,指定某些部落只能牧马,某些部落只能牧牛羊。牧马的部落数要多一些,取得他们的战马,由那三万户的垦田税赋供给游牧族的食粮。若九原郡所行良好,再扩大到北地与上郡的河南地草场。”

    他看了一眼召平,又看着冯劫说:“召平不要再做北军护军了,太尉府另派护军都尉给北疆军,召平任九原郡守,专门负责管理垦田民户,管理现有游牧和引入新游牧之事。王离,召平若有军兵需要,你必须全力相助。虽然你是大将军,召平只是郡守,但在九原农牧需要上,召平有权调用各部军兵。”

    王离、召平齐刷刷的行军礼:“臣奉诏。”然后相互对望了一眼。

    两人在九原共事多年,比较熟悉。召平作为护军,其责为监查全军及举荐提拔军将,虽然职责所在从不徇私,但他为人平和,因此与蒙恬和王离的配合一直还都算融洽,所以继续合作的基础也就比别人强。

    “山东不乱则已,一旦乱起,”胡亥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露出一副后世里天官赐福一样的笑容:“就不乏人口去填充九原、陇西和云中了。”

    “所以,”胡亥把那副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笑脸转向章邯:“秦锐平叛时,决不可杀俘,降卒可是大大的财富啊,把他们都弄到九原去垦田吧。”

    _

    泗水郡,沛县,未时。

    两个人从县府走了出来,脸上都带着疑惑、不解和沉闷的表情。其中一人说:“功曹,一起去喝点儿酒?”另一人点点头,两人就一起向县府旁边街上的一家小酒肆走去。

    来到酒肆门前,还未及掀开门帘,酒肆的主人就先打起门帘迎了出来:“哎呀,萧功曹、曹狱掾,什么风把二位尊驾吹来了,小肆屋梁都放光了,快快请进。”

    原来此二人就是书童古胲曾见过、并想召到咸阳的萧何和曹参。

    听到酒馆主人的奉承话,曹参笑骂道:“沛嘉,我等几乎每日都来你的小破酒肆喝酒,你跟我们装什么装?”

    萧何皱着眉头哼了一声:“给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

    沛嘉嘿嘿一乐:“现在人少,你们平时也不是这时候来啊。我这儿就一个小里间,你们只管自去,我给你们拿酒。”

    沛县不大,相互之间大多认识,乡里乡亲的,所以实际上官吏和庶民之间也没那么多规矩礼节。萧何和曹参时常来此喝酒,和酒肆主人早就是朋友。

    在里间坐好,沛嘉很快拿来了一坛酒和两个酒碗,还有两盘拌野菜,摆在小桌案上:“二位慢慢喝吧,小民不搅扰你们。”

    曹参拿起酒勺,给萧何盛上酒。萧何也不客套,默默的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曹参看萧何一口就喝干了碗中酒,就又给他盛上一碗,然后给自己也盛上酒,端起来啜饮了一口:“贤兄,今天这事儿,兄有何看法?”

    萧何的眉头都快皱成一个疙瘩了,端起酒碗又是一饮而尽。放下酒碗后,仍然是沉默不语。

    曹参再次给他满上酒,并端起自己的碗:“征召你我去咸阳,用上了皇帝诏令和丞相府征辟令。你我连官都算不上,不过是吏,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规格?某都受宠若惊了。”

    他摇摇头,喝了一口酒。

    萧何终于开口了:“某也想不透这事儿。而且,你是皇帝诏令点名,不去都不行,还要全家进咸阳。刚才郡史说得很清楚,你明天就要先行,然后郡里遣人护送你家眷入关中。至于某还要好一点,丞相府征辟还是可以婉拒的。只是,皇帝和丞相,远在两千里外,如何会来关注我等一县的小吏?”

    曹参打了个哈哈:“贤兄没注意到郡史向弟等宣读征召令的时辰吧,午时三刻啊,会不会是我等暗助刘季的事情发了?”

    萧何听曹参这么说也笑了:“要是这事儿,还召我们去咸阳干什么,直接在县府,或押到郡府,问罪论刑就是了。”

    曹参嘿嘿一乐:“这是自然,小弟就是看到贤兄总皱着眉头说个笑话罢了。这事儿你我都是猜不透的,乱猜也没用,所以兄不要皱眉头了。大兄本来操心太多就显老,还不到五十的人看上去都似老翁了。而且,为弟不去咸阳都不行,大兄想去不想去都行,要说弟应该比兄更忧心才对。”

    萧何终于舒展了眉头,喝了一口酒:“你啊,天性豁达。要说咱俩都好读黄老,为兄还真没有你参的透彻。”

    曹参笑笑:“不豁达又如何?既然猜不透,索性不猜,顺其自然。皇帝要弟去咸阳,为弟就去咸阳。到了咸阳,自然会知道为什么要弟去。倒是贤兄,愿不愿一同去咸阳呢?”

    萧何再次沉默下来,只是喝酒。

    曹参舒展了一下腰身:“要让弟建议,兄应去。丞相府征辟,兄哪怕在丞相府同样做个小吏,也比在如此小县中更有机会一舒心中抱负,而且丞相府如此郑重,没必要二千里外征辟一个小吏到咸阳还是做小吏。我等平日总是私议秦法的严苛、议论徭役的深重,而朝堂上的那些皇帝近臣都是老秦人,根本不知六国状况,只知顺从皇帝严法重役,也习惯于秦法。兄若与弟同往咸阳,或有机会让这些人了解一下故六国人的真实情况。”

    萧何又沉默了一会,自己给自己盛上酒,却不接曹参的话头:“你觉得,现在的山东局势如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