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阴谋天下秦二世 > 第十章 刘邦争砀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姚贾没再说话,内心里觉得小皇帝似乎有王翦的风格,没有六十万大军就不去扫荡楚国。不过项梁能有那么强吗?当年灭楚时项燕抗秦,也并不是很难啃的。转念一想,当年大秦军六十万如大山一般的压向楚国,楚国军心人心早就散了,所以单凭项燕也无力回天。现在是楚人心中憋着一口气要反秦,而秦锐只有二十多万不足扫荡周边,所以皇帝预估其战力强大,也是有道理的。

    史书中刘邦攻打过砀县,失败过,然后又成功过。胡亥突然关心这个小小的地方,并不是想起来刘邦打砀县的事情准备用金手指帮他,不过是给自己的外舅老丈人减轻点儿压力而已,至少压力不要无谓的来自秦军。

    _

    章邯此刻的大将军帅帐设在陈留。

    他得知景驹称王、秦嘉北上攻击方与,在一直没有得到皇帝攻击景驹的诏令情况下,也觉得放在砀县的五千卒有些鸡肋,因为秦嘉根本没有把砀县这五千卒放在眼里(实际上是因为这个时代对周边态势不了解、秦嘉又对派斥侯打探周边军情这类兵事并不太懂,所以根本不知道砀县有一股是个大威胁的秦锐),留在那里意义不大,所以已经传令砀县军侯,留一个千将在砀县,撤出四千人回陈留。同时,接力一样的向方与增兵。即从昌邑增兵方与,定陶补充兵力到昌邑,再由后方补充兵力到定陶。

    从陈留到砀县四百多里,三百里邮驿传令只需一天多。不过既然要调动砀县兵力,自然就需要发船去运回存留在砀县的粮秣辎重,所以也不用单独派驿使传令而直接由船队主官代传,不过这就需要三、四天才能将军令传到。第一批运回辎重的船队出发一天多后,皇帝令章邯撤防砀县的诏令就由快传终点站三川郡出发的六百里加急驿使送到了。于是章邯再次派出一个小船队往砀县,要将全部兵力、粮秣、辎重统统撤回,将这五千人连同辎重转往定陶驻守。

    就船队代传军令中间这三、四天的时间差,刘邦飞蛾扑火了一把,倒了霉。

    _

    刘邦与张良去见秦嘉和宁君,表示了自己这股楚人小势力坚决忠于楚王驹的强烈意愿,并恳请大司马嘉能够借兵,或者干脆先发兵丰邑,把那个有楚人身份却叛归魏国的雍齿拿下,使丰邑楚土重回楚国。

    大司马嘉对刘邦的拳拳忠心大加赞赏,代楚王收纳刘邦为楚臣,并赠将军称号。宁君则暂代楚王允许刘邦领丰沛之地。但说到借兵,则两人就都含糊其词了。

    宁君是没有多少兵力在手中,大司马嘉则认为丰邑不是秦人所占,打下来也没有什么政治大光环能顶在脑瓜顶上。不过大司马嘉豪气干云的承诺,一旦拿下方与,就会借兵给刘邦去夺丰邑。

    这个结果张良早跟刘邦分析过,所以两人也并没有什么失落的情感。出了留县回到舟上,刘邦和张良一起合计,虽然没借到兵,仍需要凭借自己继续想办法。可现在泗水郡内势力范围划分的已经差不多了,刚刚听宁君言,泗水郡内与周边如自己这般的小势力都有归附楚王驹的意思,至少在名义上归附,从这些人手中夺食显然不合适。

    将目光放到抗秦义军之外呢?秦人地盘中的胡陵、方与,刘邦打过,没弄到手,现在秦嘉又去打了。除了胡陵和方与,距离最近的就是砀郡的郡治砀县了。

    “砀县,”刘邦望着夕阳染映的漫天血红色霞光,像刚喝了碗苦药汤子,“某早就想从砀县招募反秦义士,所以某也早就向砀县遣过斥侯,现在砀县外还有几个斥侯留守。先生可知砀县现在状况?”

    “良不知,沛公请说。”

    “砀县不但有秦军,而且还不是那些与某军卒战力相若的郡兵,而是一战荡平魏国的秦锐军!且斥侯说秦卒近四千,郡兵也有三千,这要去打,以某那三、四千农夫兵,岂不是送人头给秦人当战功?”

    张良笑了起来:“良有数语想告知,只是还请沛公见谅,若良所言若有不敬之处,沛公莫怪。”

    刘邦立即说:“先生尽管详言,无需太多礼数。”

    “良闻,秦锐一战平魏之时,沛公曾立即兵退至薛。良所言不敬之处,就是要说,沛公可能有些高看自己在秦人眼中的地位了。以沛公现有的力量,完全不会让秦人正视。”

    刘邦有点儿小脸红,是啊,自己怎么会怕成这样?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先生请继续。”

    “既然沛公不会为秦人所重视,那么沛公所应采取的策略就是寻找秦人的弱点,待机而动。当下方与为大司马嘉所伐,距离沛地最近且属于秦军所控地域的边缘之城,也就剩下砀县了。虽然现在砀县有秦锐数千,非沛公所能敌,但良以为,沛公应调军至砀县东的泗水郡与砀郡交界处悄悄屯驻,在砀县发生变化时可迅速进军。要知道,这一带渴望扩充实力之人,并非只有沛公。”

    刘邦点了点头,却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猛一抬眼望着张良:“先生之意,砀县秦锐会很快撤离放弃此地?”

    “放弃也未必会放弃,但良判断秦锐军会在两三旬日(二三十天)内撤离,转由郡兵守御。”

    刘邦也是个果决的人,先不问理由就下令:“周苛,速使人传令让全军沿泗水到此处,与某汇合,请萧先生备办三旬的辎重粮秣,一同前来。”

    此时刘邦和张良仍在留县北的泗水岸边,扎帐叙话。一个原因是刘邦遇到贤士总要共论天下大势,就像刘备遇诸葛、孝公遇卫鞅;另一原因则是张良的请求,因为他希望说服刘邦去打砀县。

    张良暗暗点头,看来这个沛公还真的是用人不疑,我都没说秦锐会退的原因,他就下令了。

    “喏。”周苛转身去找人传令,刘邦才回头恭敬的问张良:“先生觉得秦锐军撤出砀县的可能性有多大?”

    “沛公请看。”张良走到一张不大的牛皮地图前,“以秦锐现在的兵力分布,砀县显然过于突出,这个突出所指向的就是彭城。但如果秦人想要发兵彭城,在楚王驹称王之时就应有兵力调动的迹象。如果单路突击,砀县应至少增兵至两万;如果从砀县和北面两路攻伐,砀县也要增兵到一万,同时昌邑和方与也会同时增兵。而良自西往泗水而来这一路上,均未发现秦军有大调动的迹象,沛公在砀县所放斥侯应也没有砀县增兵的消息。”

    “所以良判断,秦军放在砀县的数千秦锐只是一种威慑,现在大司马嘉北伐方与,秦人的注意力会放到北边,这股威慑力量只有两个可能,或增兵准备伐彭城去断大司马嘉后路,或撤走不再威慑彭城,减少无用的兵力分散。”

    “那若我等调兵至砀县东后,秦人增兵砀县又当如何?”刘邦有些担心自己的实力受损。

    “秦人增兵,兵锋所向定然是彭城或留县,沛公虽然兵力薄弱,但正因为卒少,反而能迅速脱离险地。因此沛公调兵过来后,只要多遣斥侯于砀县周边和睢水,则秦人调兵与运送辎重粮秣都不会逃过沛公的锐目了。”

    _

    刘邦因为只有四千卒,所需的粮秣辎重倒是从来都不匮乏,沛县一地就能保障,还有个后勤保障能手萧何在,所以这段时间无论大打小打,后勤一向不是问题。没有后勤问题,调兵过来就很容易。他虽然一会打这儿一会逃那儿,但辎重粮秣还是囤在泗水亭自己的老窝,所以薛地的兵、泗水亭的粮,一并弄到砀县东面也就用了几天的时间。

    刚藏好自己的兵,砀县斥侯就传回一个消息,砀县的秦军在撤离,同时砀县的辎重也在同时撤离。从规模上看,撤走的秦军至少有三千以上。

    这哪儿有张良说的二三十天啊,也不过就三四天,这个张良真乃天才也。

    刘邦兴奋起来,立即就要拔营起寨,杀奔砀县。张良连忙劝阻道,既然秦锐有撤离砀县的动作,但是否全部撤离只留下郡兵防守,还需要多派斥侯打探,确定秦锐军卒完全撤出,再做决定。

    要说郡兵,刘邦不太看得上。砀县原来和其他郡治一样是没有城墙的,也是新筑的城墙。山东义旗到处举起,周边又是魏又是张楚又是泗水这边,砀郡也是不断的动荡着,直到秦锐灭魏,章邯想把砀郡变成直指彭城的刀尖,派了秦锐过来才暂时稳定了,所以郡兵也是临时招募,比山东大起义之前的郡兵战力还差。

    既然看不上郡兵的战力,虽然刘邦自己实力也不强,但对拿下砀县还相对有些把握。他又扎扎实实的记住了张良所说的“这一带渴望扩充实力之人,并非只有沛公”,加上秦锐军回撤还带着辎重,那显然应该是全体撤走而且短期不会回返的象征,所以他没听张良的劝,而是急不可耐的立即“兵发砀县去者”。

    原本他的斥侯对砀县秦锐军的数量估算就有偏差,他又想当然的认为带着辎重撤兵就是全撤,这下就小小的倒霉了。留守在砀县那一千秦锐发现有人来攻,根本就不守城,直接拉出自己的队伍并加上一千郡兵城外列阵,把刘邦的农夫军打的阿妈都不认识了。

    也是刘邦惯常就有被虐的自觉性,发现不对立即逃命,所以损失倒不大,交代了百十个军卒在砀县阵前,剩下的人撒腿逃回了泗水郡。

    史书上当然不是这么个故事,而是章邯破陈胜后,遣一军先夺回泗水郡治相县(并屠城?),然后北向到砀县。楚王驹也不在彭城,此时还在留县。秦军准备攻留县时在萧县与刘邦和宁君相遇,刘邦败。宁君向留县撤退吸引秦军,刘邦趁势又去夺砀县,三日攻下。再回身与宁君夹击秦军,胜(当然了,当时刘邦不过三四千人的力量,宁君手头力量也不会太大,所以这支秦军应该也没多少人,撑死了万把人吧,所以败了也不算什么特别的)。刘邦遇张良倒是在两人都投奔景驹时的事情,不过刘邦也没任命张良为军师,而是任了个“厩将”,应该也就是个后勤官儿。

    本书就是个编出来供茶余饭后消遣的故事,虽然笔者为了偷懒,尽量沿袭历史的一些脉络,不是完全与历史无关,可与史书中的历史还是差别很大的,因此完全不能当历史来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