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他对刘邦的天下大志也颇为了解,要说连秦关在眼前都不去试着打一打,这似乎也不是刘大爷的性格,更何况还有个张良在身边撺掇着。
“参啊,如果武安侯执意攻秦关,那你刚才说的农耕法是否也不会再给了?”萧何想了半天,竟然露出了些许无赖的样子。
曹参笑了起来:“兄勿要如此痞赖,这农耕法弟已带来放于客栈内,回去兄就搬走吧。”
两人一起大笑。
“有件事我想也告知贤兄,兄可转述于沛公。”笑了一阵后,曹参又很认真的说。
“是好事?”萧何用玩笑的口吻问道。
“算是吧。”曹参露出正在整理思路的样子停了一停:“兄知荥阳敖仓乃秦的大仓,大将军离巨鹿一败,将军嚣随即带五万中尉军出函谷,看上去是为沛公当时所攻的雒阳驰援,实则是往荥阳接应大将军离,更重要的则是将敖仓所屯的数百万石粮秣和大量兵甲运回关中。若大将军离退至荥阳时尚未运完,则秦啸军很可能联手中尉军与鲁公一战,这事儿与沛公无涉。但是除敖仓外,雒阳内亦存粮六十万石和一批甲兵。沛公攻雒阳时算是孤军,雒阳自然不惧。可若是鲁公领三十余万诸侯军和秦军大战于荥阳时,雒阳就会主动弃守。”
萧何挑起了眉毛:“参的意思是沛公应借机……”
他不说话了。
曹参点点头:“时机很难把握,还是由军师为沛公谋划吧。但我认为即使沛公要做这件事情,也应是取南阳先有一个根基之后。”
萧何起身一礼:“参已登如此高位,仍不忘为武安侯谋,兄代武安侯谢。”
曹参连忙还礼,不过在心中腹诽小皇帝,让自己来当这等欺骗朋友的口是心非之徒,你昏聩?你昏聩这个世上就没有狡诈之人了。
_
数日后,宛城。
刘邦高坐在南阳郡守府大堂上,一脑门子黑线。
原本按他的想法,从颍川进入南阳郡之后,根本不理任何南阳郡的城池,先夺下析县,然后直接进军武关。
项羽距离荥阳已经不远,若让他得了敖仓补充辎重粮秣后,必然先以雷霆之均拿下雒阳,然后就立即挥军新安和渑池,直奔函谷关。而他刘邦,一定要赶在项羽之前试一试能不能拿下武关先进秦川。
他的这种想法张良完全理解,可张良还是早早的就劝他要先夺下宛城。若刘邦不先取得宛城就去攻武关,就很难说会不会重蹈周文覆辙,被秦人两面夹击。
可随后萧何在返回的半途与刘邦军相会,把曹参的话一五一十的一说,刘邦就迟疑了。不过曹参也劝他先下南阳勿理其他,所以刘邦先放下曹参话中的丰富信息,一门心思去打宛城,连析县都没去夺。
史书中刘邦先下析县后就准备攻武关,因为张良的劝,所以他回过头来将宛城包围。南阳郡守名?(姓氏一如既往没在史书中出现),被一夜之间出现的几万大军震慑得想要拔剑自刎,还是他的门客陈恢自告奋勇跑到刘邦大营说,如果你打宛城,那么南阳郡内各城都会防范,你就要一个一个地打。如果你容许宛城投降并善待郡守,那么整个南阳郡都会投降。于是刘邦接受了郡守?的投降,顺利取得了整个南阳郡。
在本故事中,郡守?早就得了丞相府的密令,在王离军兵败巨鹿的情况下,任何诸侯军前来都可以降,也可以逃,均不罪。
南阳郡早在秦昭王时就已经从楚国手中夺得,南阳郡各官吏虽说大都为当地选任,但也都是忠于大秦的。因此这位郡守?在可降可逃的选择中,当然不会选投降诸侯军,而是在刘邦进了南阳郡地界的消息一传来,就直接?丫子向武关方向逃走了,他的门客陈恢则自告奋勇留下游说刘邦不要屠百姓,并承诺让南阳郡其他各城归顺,所以刘邦毫不费力的接收了宛城。
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南阳郡治大城,刘邦松了一口气后,下一步到底怎么做就成了不可逃避的首要问题,想到曹参托萧何转述的秦帝、武关、雒阳情况,很难做取舍的刘邦也就开始头疼起来。
“沛公,仆认为武关总要攻一攻。司农参所言武关防守牢固或许是真的,但若不攻一下试试,怀王和天下人会认为沛公就是来占据山东地盘而非真的要破秦。”
张良对曹参的话不能说完全怀疑,但也有点将信将疑,加上对秦人的痛恨,所以依然建议攻武关。
“军师想要攻武关臣不反对。”郦食其今天没有在刘邦面前喝酒,“但臣建议应等斥侯归来后再定。若主公担心贻误军情,也可先进军析县。”
虽然郦食其是个超大个儿的胡亥卧底,但也不能太附和曹参的话,不能让刘邦君臣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现在刘邦手下统共三个谋臣,萧何是治政好手不善军谋,而军谋出色的两人都赞同去攻武关,刘邦却仍然很犹豫。张良可以不信曹参,郦食其根本不知道曹参所以估计也不信,可他刘季信!
曹参已经在关中坐到了九卿高位,刘邦自问就算自己得了天下,都未必能马上给曹参这样的位置。可曹参先是说服张良来助自己,然后又是这次将秦廷中军政大事都交了底,这样的兄弟如何能不信?
于是他又转头看向萧何。
萧何看到刘邦看他,也直直的看着刘邦,大眼瞪小眼了一会儿后,终于字斟句酌的说话了:“主公,论军谋臣绝不如军师和广野君,所以臣只能从主公能获得的收获角度来分析一下,供主公权衡。”
“先生尽管讲来。”刘邦虽然知道萧何在军事上不行,但这时候他左右为难,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说,他都愿意听。
“那好,”萧何看张良和郦食其也都专注的看着他,深吸一口气:“现在主公共有三种抉择,第一是攻武关力图破秦,第二是趁秦人可能放弃雒阳而上将军未至,与韩王共同取三川,第三是稳定南阳后立即按参的建议再下南郡,巩固两郡为根基后再图其他。”
见到三人都点头赞同,萧何继续说道:“攻武关是赌秦军并没有曹参所言那么强,或军师可用别的什么奇谋,总之尽力破关。只是臣觉得就算可破武关,后面还有个?i关,且武关若失,秦军加强?i关防守的同时,肯定立即命现在荥阳的督运粮秣辎重的中尉军撤回关中,并在蓝田候主公。就算主公再破?i关,连破两关后也是强弩之末,现有的六万卒恐将只剩四万卒且疲惫不堪,再对决那五万中尉军,主公胜算能有多大?”
刘邦哑然,张良也陷入沉思。
“取三川可使韩国疆土扩大,主公与韩王联盟更牢固,也可获得参所言存于雒阳的粮秣辎重,看起来主公和韩王均会有大收获,然风险也不小。”
萧何端起案头酒爵润了润嗓子,这酒比秦帝的御酒差得太远了。
“这风险一是来自秦人,若参所言不实,雒阳并无被放弃的倾向,则主公就无所获。另一方面的风险则来自上将军,上将军与王离会战荥阳,主公却趁虚得雒阳大城并尽取辎重,主公就要承受上将军的怒火,所得到的雒阳恐也难保住,而韩王也会同样为上将军所忌。”
三川郡最早是韩国的国土,所以取三川为韩国所有,张良肯定是赞同的,但他早就想到了这里的风险,所以一直没提。萧何不善军谋,所以他一直把萧何当作协助刘邦治政的角色,听到萧何从非军事角度的分析,张良不由得对萧何更高看了一截。
“最后一个选择,其实也是参最希望主公选择的就是稳南阳并下南郡。这一选择的好处是主公基本无需空耗军力,且参也提供了增产粮秣的方法,并愿助主公与秦通商。主公可以不事张扬的先打牢基础,再视山东和关中的情况徐徐图之。南阳与南郡与秦为邻,距彭城甚遥,上将军应无兴趣占据,而齐、燕、赵、魏诸国更无觊觎之心,以臣的想法最为稳妥。但若做此选,主公可能会被天下人轻为田舍翁,或有人会认为主公此举只是暂时蛰伏待机而视主公为枭雄之辈。”
“若主公试攻武关不成,似乎也不影响经略南阳与南郡,毕竟曹参曾言代国伐秦不成,秦也未灭之。”郦食其有点故意。
“广野君所言极是。”萧何向郦食其一礼,“按参所言秦帝不耐烦之心性,主公即使攻武关,秦应也不会出武关伐我,可能唯一的后果就是无法与秦通商。”
萧何自己给自己勺着酒,“但这样一来,日后若主公想得参助,也就更难了一些。另外,韩王已占颍川,主公已得南阳,此两地应无人再想。但若在主公攻武关时,有其他诸侯先取南郡,也是一个麻烦,短期内主公无法逐之,只能徐图。”
“臣不识得曹参,所以臣有一疑虑。”郦食其再次故意了一把:“这里面会不会有误导主公的可能?”
这话里话外的,显然是在质疑曹参会不会在利用以前的兄弟情谊而帮老秦玩儿阴谋。
刘邦和萧何都还没说话,张良先否定了:“广野君无需多虑,若司农参真为秦人谋,则会努力将沛公诱入武关。武关后有?i关,正如函谷关后有潼关。若沛公被诱入武关,秦人再从武关外入关,与?i关前后夹攻,沛公必危。现在司农参是力劝沛公不要入关,显然是他知秦军部署,觉得沛公无法破关。司农参建议沛公据有南阳与南郡为根基,也是良策。至于武关是否确有司农参所言的四万守卒,由斥侯探查一番便知真假。”
“沛公,”张良说着说着忽然向刘邦一礼:“仆想到一方略,可供沛公参照。”
“啊,子房有良策?快快说来。”对于军谋,刘邦自然是很信张良。
“此番沛公得宛城,郡守?门客恢已承诺一力承担南阳各城归附沛公之事。宛城现有郡兵万五,各城兵总共也应不下万卒,算上这些后沛公军力已达八万五,再征召一些可到九万。适才丞何已言夺雒阳会恶鲁公,虽沛公与韩王盟,可使韩得故土三川,但也可能使沛公与大王均为鲁公视为仇寇,殊不可取,而其他两个选项仆认为可并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