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 第496章 被时代遗忘的群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在棉垦公司办公室里剥花生米吃的杨老书纪被冲进来报喜的工作人员吓了一跳。

    看着眼前小年轻满脸激动的语无伦次样子,把老杨急得想打人。

    县里出了什么事?

    怎么这个小伙脸都急白了!

    还是一边在喝茶的老李部长有定力,一杯温水递过来给小伙一口闷下,人家才把话说完整了。

    可马上就轮到老杨书纪出事。

    在听说铁道部准备把铁路改走郑家峪后,老头恍惚中试图伸手扶住墙壁,结果伸了三次手都没够着。

    老杨明显有些手脚不协调,嘴巴都有些歪。

    李部长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掏出自己的药瓶数了几粒,不,是双倍的药来就着茶水一口吞下。

    然后他一把拉过还在摸墙的老杨,也塞了几粒药给老头嘴里。

    辛苦的药味散开,刺激的老杨一个激灵,手脚终于受到了控制。

    “快~咱们回县诿~!!”

    在临出门之前李部长把药瓶塞给了老杨。

    老杨急忙推辞。

    “老李大哥,你这药给了我,那你咋办?”

    李部长呵呵一乐。

    “这就是我给你准备的,我的嘛,随意啦。”

    看着老李掏出一个比自己这个大一倍的药瓶来,老杨这才心有余悸的和人走了。

    ——看来和张宏城当同事,还真的有好有坏啊。

    杨老书纪刚赶回县大院,却没看到张宏城的人影,而且各科室的人都在纷纷出门。

    “诶,你们都干嘛去?”

    正好金逢春出来推单车被老书纪拦住问。

    “杨书纪,张县让我们都出去办事,县府里的人都被他给支开完了。”

    “这是?”

    见老书纪一脸的不解,金逢春只能压低了声音解释。

    “房沟乡刚才来电话,说隔壁D县的小车已经过了小云山,正奔我们这来呢。”

    “张县立即去了县局,又让咱们都下去......办事。”

    老杨一拍脑门。

    得,D县那边估计连肠子都悔青了,这肯定是来哭求的。

    他抖抖披着的衣裳也转身要走,又看见周志烈带着司机抱着一堆东西进来,直奔院里那辆吉普车。

    “老周,你现在要出去?”

    周副书纪压着嘴角颤抖的笑意,强行露出了一个悲伤的表情。

    “那个,刚才市里通知,老黄县长刚才心脏出了点问题,已经送市医院了,我这不是代表咱们去看.....看么!”

    “对,是得好好看看!”

    杨老书纪也不禁替人家惋惜,多好的郑家峪啊——惋惜了一秒后,他嘴角也乐了。

    周副书纪的吉普车正要出门,忽然门口冲进来一辆二八大单车。

    幸亏两边反应都快,差之毫厘的互相避开了。

    但骑着单车的耿同鹏还是一头撞在了院子里的石头池子上。

    单车前轮瘪了,人倒没事,拍拍灰依旧活蹦乱跳的。

    一身是灰的耿同鹏是从酒厂工地上一路飞奔骑过来的,满脸红晕的他张口就问:“郑家峪的事,是真还是假?”

    杨老书纪指了指金逢春,自己则一溜烟的回了棉垦公司。

    金逢春一边上车一边提醒他。

    “耿县,你也快回工地吧,没看到大家都出门了吗?D县的车子马上就要到了!”

    耿同鹏这才发现大院里果然静悄悄的,所有科室都锁了门。

    不行,他也得离开。

    D县的小车在陈主任的催促下开得飞快,心急如焚的陈主任在看到H县大院的时候,恰好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扛着一辆前轮瘪了的单车从院子里飞跑了出去。

    ——呵,H县的修车师傅力气不小啊。

    但小车还没看到大院门口,就看到门卫大爷正在关大门。

    “滴滴滴滴,喂,老同志不要关门!”

    老门卫没好气的回了一句。

    “都下乡办事去了,院里人毛都没一根,想办事明天来吧!”

    哐当,铁门真给锁上了......。

    ......

    H县几个头头再次聚首的地方是在棉垦公司的简陋办公室里。

    从市医院看人回来的周副书纪有些唏嘘。

    “老黄这个人,哎,才五十多的人,一夜之间头发白了不少,跟六七十岁的人一样,脸色也是蜡黄的,只盯着天花板一个劲的反复念叨【不作数】三个字。”

    “要是别的县发生这件事,我当场也就睁一眼闭一只眼了,可谁叫这馅饼落在了咱们H县......。”

    张宏城有点好奇。

    “周书纪,你今天怎么长吁短叹的?黄县那边到底怎么呢?”

    周志烈苦笑着摇头。

    “我让司机小吴在市领导司机跟前念叨了几句。”

    “说老黄病床墙头上的白灰少了不少,这市医院听说春天里才刷过的,里头只不定有什么猫腻.....。”

    “护士一生气,就把老黄抹墙灰在自己头发上,又给自己涂黄姜水的事给捅了出来,哎......。”

    正美美吸着烟屁股的耿同鹏差点没被呛死。

    “呵呵呵呵,咳咳咳咳,这烟头真、咳咳、真带劲!”

    ......

    铁道修路部队最后决定把临时总部设在郑家峪。

    因为这地方太合他们的需求了。

    一条土路直通H县里新开的集市,从集市往东北走居然可以上陇海线!!!

    部队和小型装备马上就能运过来,而更绝的是H县和W县之间还有一座铁路桥,重型装备也能从W县那边绕过来。

    甚至,他们还可以随时调用W县那边的汽车团运力。

    当H县那个年纪轻轻的县长说把自家火电厂二期的电力都供给给铁道部、附近乡里新开的小水库也归部队使用后,部队领导当即拍板,郑家峪就是他们部队以后一年半施工的基地。

    铁道部队四五千人入驻郑家峪,光是他们日常的人吃马嚼就能把H县民间的小买卖给撑起来。

    张宏城转身继续扩大采石场——铁路需要超级多的碎石头,废料的去处也有了,还能换钱。

    当然铁道部队的大卡车去拉碎石子的时候,张宏城让采石场必须好好招待。

    人家自然会帮忙把一些大理石座雕“顺路”给送到郑家峪去。

    铁路上要用的石子实在是太多,张宏城又让耿同鹏主动拉着D县的小云山铁矿一起供货,人部队上对于铁矿剩下的矿渣、碎石头都是来者不拒。

    在郑家峪设站的批复很快到了地方。

    H县作为贡献最大的地方,车站新职工八成都在当地挑选,大约五十个名额。

    张宏城一直都很关注H县的那些落户知青。

    在回城大潮中最终落户在下乡地点的知青们,是一群被时代所遗忘的群落。

    将这些人完全禁锢在土地上,张宏城觉得这是一种浪费。

    张宏城和几个县头子商量后,决定拿出一半的名额来给棉垦公司的知青们。

    选拔方式是考试。

    知青们和本地人分场考。喜欢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