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153章
餐桌寻宝
此刻,我身处的这家悦海臻品酒店,虽挂着粤菜馆的招牌,但大酒店嘛,总得有点海纳百川的气度。虽说主打粤菜,但来自其他菜系的厨师也零星散落其间,只是数量确实不多。它没有广州穗香楼那般规模宏大,但在珠海这方土地上,也称得上是有头有脸的餐饮场所了,每日同样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正因如此,酒店管理层也深知不能仅靠粤菜单打独斗,淮扬菜的精致、川菜的热辣、鲁菜的醇厚,这些风味也得有对应的师傅操刀,才能满足不同顾客的味蕾。
其实,穗香楼那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也是粤菜领衔,各路菜系师傅齐聚一堂。想想当初刚迈进穗香楼学艺,本以为能大展拳脚,开启一场厨艺的奇幻之旅,谁知道刚起了个头,就碰上些意想不到的状况,闹得我最后只能灰溜溜地离开。现在回头想想,要是当时能稳稳扎根在那儿,凭借穗香楼丰富的资源,学艺之路想必会顺遂许多,各种手艺说不定能学得更快更精。但人生没有如果,时光无法倒流,如今我已经站在了珠海这片土地上,过去的就只能让它过去。
经过这一天在珠海的摸索,我也渐渐摸清了这边餐饮的门道。广州作为省会,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劲,自然能撑起一片更为多元、丰富的餐饮星空,各种菜系百花齐放,厨师人才济济一堂。相较而言,珠海的消费市场稍显薄弱,这也使得外来菜系的厨师数量相对较少,粤菜理所当然地占据了主导地位。
虽说心里头对其他菜系的手艺也满是好奇,恨不得一股脑儿全学了,但我心里明白,古人说得好,贪多嚼不烂。当下我的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学好粤菜,把这岭南美食的精髓吃透,先在这粤厨之路上站稳脚跟,日后若有机会,再去涉猎其他菜系,拓宽自己的厨艺版图。
曾经的我,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刃,锋芒尽显,脑子里一旦冒出什么想法,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开干,浑身散发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做事全凭一股热血。然而,现实却给了我重重一击,在一次次碰壁、受挫之后,我慢慢懂得了收敛。如今的我,就像换了一个人,学会了把自己的锐气藏起来,做事之前总会多斟酌几分,深知有些场合不能再一味地往前冲,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已然刻在了心底。
就拿当下来说,凭我现有的手艺去应对学徒阶段的那些基础活儿,那简直是绰绰有余。但我心里清楚,职场如战场,要是让别人察觉到我可能对他们的位置构成威胁,必然会招来各种防备,甚至是排挤。所以,平日里干活,我绝不抢风头,速度上故意不做到最快,成品质量看上去也就是中规中矩的水平,不让人觉得我有过度表现之嫌。遇到一些活儿,即便我心里门儿清师傅接下来要做什么,我也佯装不知,静静等着师傅开口招呼,才不紧不慢地动手。
尤其是师傅们调配那些关键的味汁时,那可是店里的“不传之秘”,我会格外小心。眼瞅着师傅要开始调汁了,我便装作若无其事地转身去忙别的杂事,可眼睛的余光却始终没离开过操作台。趁着师傅转身拿工具、或是和旁人交谈的间隙,我会不动声色地瞟一眼,默默记住一两种关键调料,再结合平日里干活的经验,大致估算一下用量。要是一时拿捏不准,我就借着帮忙打扫卫生的由头,凑近调料盒,仔细瞅瞅还剩下多少,心里默算一番,推断出这次大概用了多少量。每次获取到一点碎片化的信息,我就赶紧掏出手机,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符号、缩写,迅速记录下来,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等到一天的工作结束,同事们都呼朋唤友出去玩乐放松了,我却独自回到住处,打开笔记本,凭借着这些零散的记录,一点一点拼凑、还原出师傅们的配方。
在店里,我干活的态度那可是有目共睹,始终勤勤恳恳,没有一丝懈怠。每天上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师傅们的灶台擦拭得一尘不染,各类炊具摆放得整整齐齐,绝不让上一班残留的油污、杂乱影响到新一天的工作。师傅们忙碌间隙,想要喝口茶歇一歇,我总是眼疾手快,不等他们开口,就及时把茶杯续满热水。闲暇时候,我也会主动找话题,跟同事们唠唠家常,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试图一点点融入他们的圈子,让他们从心底接纳我,这样我学艺的路或许才能走得更顺畅一些。
在酒店后厨这片烟火战场上,中午用餐高峰一过,就像一场激战暂时落幕,硝烟渐散,同事们都跟疲惫打了个盹儿,抓紧时间养精蓄锐,准备迎接下一场“战斗”。而我呢,却像个倔强的小战士,每到这个时候,总是牢牢地“钉”在岗位上,雷打不动。
你可别小瞧这看似平静的空闲时段,厨房这地儿,就像个爱搞“恶作剧”的调皮孩子,随时可能给你来个“惊喜”。有时候,客人酒足饭饱,兴致一上头,嚷着要加菜,这可不得了,刹那间,切配师傅就像一阵旋风冲向食材区,精准“捕获”所需食材,炉灶师傅也不含糊,手忙脚乱地调整火候,准备迎接新一轮烹饪大作战,原本刚喘口气的后厨瞬间又热闹得像炸开了锅。又或者毫无征兆地,突然来了一桌新客人,前台的信息像加急电报一样飞速传到后厨,紧接着,备菜的吆喝声、刀具和案板的“哐哐”碰撞声,交织成一曲忙碌的交响曲,整个点餐、备菜流程风风火火地启动起来。所以啊,我可不是能一直离岗去帮忙的,只有瞅准了暂时没这些突发状况,空闲时间稳当了,才像只机灵的小耗子,麻溜地跑去包厢帮服务员收桌下载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页加入书签
我心里明白,厨房和包厢服务,就像两个亲密无间的小伙伴,虽分工不同,但紧密相连,每个岗位顺顺当当,顾客的用餐体验才能美美满满。我趁着这碎片化的空闲去帮忙收桌,既能给服务员搭把手,又能给自己找点“小宝藏”,为我的厨艺升级之路添砖加瓦。
收桌的时候,我那眼睛就像个精准的扫描仪,仔细留意餐桌上的一举一动。就说蒸鱼吧,师傅蒸出来的鱼,那卖相简直绝了!白得像刚从童话里的冰雪世界捞出来的,鱼身完好无损,光滑得就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这背后啊,可是师傅对火候和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就像武林高手对内力的收发自如,既不会因为火大把鱼烤成“黑包公”,肉质变得又柴又硬,也不会因为火小让鱼还带着“生涩劲儿”。等顾客吃完,瞧那餐盘,鱼肉几乎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鱼骨,就知道这鱼肉的老嫩程度,简直被师傅拿捏得死死的。用筷子轻轻一夹,蒜瓣儿似的鱼肉就乖乖滑落,入口鲜嫩多汁,仿佛在舌尖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任谁尝了都得陶醉其中,欲罢不能。我还特意观察鱼身上葱姜蒜这些配料,那用量简直神了,不多不少,刚好把鱼的腥味赶得无影无踪,又把鲜味衬得更加浓郁,就像给鱼量身定制的魔法调料。就这蒸鱼的手艺,我光看着就知道师傅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跟服务员一聊,好家伙,顾客对师傅蒸的鱼那是赞不绝口,什么“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啦”,这样的评价不绝于耳。还有人对这鱼痴迷得不行,隔三岔五就专门跑来吃,可见这鱼在食客心里的地位有多高。喜欢我的三年学徒生涯和二十六个师傅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