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棘圜志 > 第87章 济世名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师父,又有病人求医了!"学徒小全气喘吁吁地跑进后院。

    沈明轩放下手中的医案:"这次是什么病?"

    "是扬州来的。说是听闻济世堂的名声,特意坐船过来。"小全说,"还带着当地名医的诊断......"

    "扬州?"沈明轩略感诧异。自从上次破获太医院案件,济世堂的声名确实越传越远,但没想到已经传到这么远。

    来到前堂,只见一位中年商人正焦急地等待。见到沈明轩,连忙起身行礼:"可是沈大夫?舍妹病重,扬州各家医馆都看过了,都说无法医治。听闻济世堂医术超绝,这才不辞千里......"

    沈明轩接过诊断书细看。这是一个罕见的热毒症,症状确实棘手。

    "请带病人过来。"

    不多时,一位面色苍白的女子被搀扶进来。沈明轩仔细诊脉,眉头渐渐舒展。

    "此症我们济世堂前些日子刚好治愈过一例。"沈明轩说,"思雨,把上次的医案取来。"

    思雨早已准备妥当,将一本医案递上。沈明轩翻开,指给商人看:"你妹妹的症状与这位病人极为相似。当时我们......"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喧哗声。

    "是杭州府茶商刘老爷,说是专程来拜访。"小全又跑进来报告。

    "让二徒儿去接待。"沈明轩吩咐。开业三年来,济世堂已经培养出十几名得力弟子,每个都有自己的专长。

    "师父,"思雨在旁轻声说,"现在求医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是不是该扩建医馆了?"

    沈明轩正要回答,张若兰走了进来:"说得对,我也正想和你商议这事。"

    张若兰展开一张图纸:"这是我让人拟的扩建方案。除了增加诊室,还要建一座专门的药材仓库。"

    沈明轩接过图纸细看,只见上面详细规划了新增设施:

    专科诊室

    药材仓库

    教学堂

    养药园

    医案阁

    ......

    "考虑得很周全。"沈明轩赞许道,"不过最关键的是人才。"

    "这个我也想过了。"张若兰说,"可以让白衣堂推荐一些好苗子来学习。再加上太医院那边的交流......"

    思雨突然插话:"父亲,我有个主意。我们每个专科诊室都设立一个主治大夫,下面带几个学徒。这样既能保证医术的专精,又能培养人才。"

    "好想法!"沈明轩眼前一亮,"这样的话,还要设立质量考核制度......"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骚动。这次是城南一家富商,说是要捐银支持济世堂扩建。

    "最近这种事越来越多了。"张若兰笑道,"看来济世堂的善名已经传开了。"

    沈明轩却若有所思:"名声越大,责任越重。我们更要把好医术关、品德关。"

    "说得对。"张若兰正色道,"我已经让白衣堂严查各地医馆,绝不允许有人打着济世堂的名号招摇撞骗。"

    就在这时,思雨拿来一份太医院的公文:"父亲,太医院要派一批学生来济世堂实习!"

    沈明轩展开一看,不禁感慨:"看来医改的影响越来越大了。"

    然而好事多磨。第二天一早,几个学徒慌慌张张跑来:"师父不好了!城南出了个'神医',自称是咱们济世堂的弟子,专治疑难杂症。已经有不少病人去了!"

    "什么?"沈明轩眉头一皱。

    调查很快有了结果。那"神医"名叫周通,确实曾在济世堂学过几个月药童,后来因偷学方子被逐出。没想到现在竟敢冒充济世堂弟子行医!

    更糟的是,他开的方子明显剂量过重,已经有病人出现不适症状。

    "必须立即处理!"张若兰说,"否则不仅会害人,还会影响济世堂声誉。"

    "我去吧。"思雨主动请缨,"正好试试我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沈明轩思索片刻:"好,你带上二师兄他们一起去。记住,重在救人,不要起冲突。"

    思雨领命而去。这时,张若兰说:"这件事提醒我们,济世堂发展得太快,确实需要更严格的管理制度。"

    "你说得对。"沈明轩说,"我们得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

    正说着,顾医师派人送来一封信:太医院的实习生明日就到,请济世堂做好准备。

    "还真是挑战接踵而至啊。"沈明轩苦笑。

    张若兰却眼前一亮:"这未尝不是个机会。正好借此建立新的制度......"

    次日,济世堂前院。

    沈明轩正在向来自太医院的实习生讲解新制度:"从今日起,济世堂实行三级医师制。学徒需经过考核才能升为助医,助医三年无误后方可独立行医......"

    张若兰补充道:"每位医师都要有专门的印信,开方必须盖印。病案要详细记录,定期检查。"

    正说着,思雨带着人回来了。

    "周通已经被抓获,那些受害病人我们都及时救治了。"思雨报告,"而且,我发现一个问题:那些病人之所以相信周通,是因为现在太多人分不清真假医师。"

    沈明轩点头:"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来,你们看......"

    他展开一张图,上面详细列出了新的管理制度:

    济世堂三级管理制

    一、人才培养

    基础学习(三年)

    专科培训(两年)

    独立行医(经考核)

    二、质量管控

    处方审核制度

    病案跟踪制度

    药材品控制度

    三、分科管理

    内科、外科等分科

    专人专责制

    定期交流研讨

    "这套制度不仅要在济世堂实行,还要推广到各地分馆。"沈明轩说,"让老百姓真正分得清良医和庸医。"

    张若兰欣然道:"白衣堂愿意协助监督。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联合巡查制度......"

    此时,外院传来欢呼声。原来是扬州那位热毒症病人痊愈了,正在向众人分享医治经过。

    "这就是最好的回报。"沈明轩感慨,"济世济民,原本就是我们的初心。"

    夕阳西下,济世堂后院的银杏树下。

    沈明轩正在整理一天的收获:"新制度实施得很顺利,太医院的学生们也都很用心......"

    张若兰端来一盏清茶:"这些年,济世堂从当初的小医馆,发展到现在名满江南,真是令人感慨。"

    "是啊。"沈明轩回忆道,"记得刚开业时,每天才看几个病人。现在......"

    他指着账册:

    日均诊治病人过百

    培养弟子数十人

    建立分馆三处

    编撰医案千余例

    创新医术数种

    救助贫困者无数

    思雨走来,手里捧着一摞信件:"父亲,这是各地求医的信函。还有些地方想请我们去办分馆。"

    "济世堂的名声,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医馆了。"张若兰说,"它代表着一种医道精神。"

    沈明轩点头:"正是因为这份责任,我们更要把新制度做实做细。让济世济民的理念,真正传播开来。"

    这时,小全跑来:"师父,明天的课程安排......"

    "对了,"沈明轩说,"从明天起,我准备开一门新课:《医德与医道》。医术固然重要,医德更是根本。"

    张若兰深以为然:"这才是济世堂真正的'名声'所在。"

    夜幕降临,济世堂的灯火依然明亮。这里不仅是治病的医馆,更是传承医道的殿堂。

    医者,不仅治病,更要医心。这份济世济民的初心,将永远传承下去。喜欢棘圜志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