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55章 刘备七入隆中,孔明最后准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将樊城布防图呈予刘表后,刘备敏锐察觉,汉水一带的戒严态势明显缓和。

    就拿转运新野乡民之事来说,过往盘查繁琐,如今却宽松不少,百姓往来通行变得畅顺,周转效率自然是大幅提升。

    数日后,刘表的回函和新一批的粮草一并送达。

    信中,刘表对刘备所提一并迁移樊城乡民至油江口之议表示认可,并承诺积极配合。

    不但批准于油江筑城安置樊城之民,各级官吏相随迁移至此,以图保境安民、共御外敌。

    但派兵攻打许都之事,刘表认为事关重大,请容再议。

    一切都按徐庶的规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而就在这时,斥候又带回一个令刘备无比惊喜和振奋的消息:诸葛亮游江东而归,可能已经回到了隆中……

    没人能知道,刘备当时的心情激动到什么程度。

    连他自己也无法形容。

    如此一来,便又有机会去请孔明了。

    他立刻和部将属下提出七入隆中的决定。

    但大家对此事的态度却都显得十分消极。

    张飞首先表态:

    “大哥啊,你该不会真要去请他个千八百回吧!六次啊,六次人家都不理咱,咱还去那自讨没趣作何?!

    咱有徐元直先生,自不怕拿曹军再来,没必要非在一棵树上吊死啊!”

    就连平时沉稳持重的赵云也表达出自己的不理解:“主公,三哥说的在理,在下也认为此人心志不在此地,不必过分强求!”

    简雍也劝道:“此人有意躲着主公,就算这次归来,想来也是在别处碰壁,无所去处才回隆中。其若有意,自会来樊城自荐,我看不必去也!”

    “别处碰壁?”

    听到这四个字,刘备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他心中暗道:孔明别处碰壁,定是旁人有眼无珠,我若诚心相待,其必然安心归我。

    前世孔明先生为我大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生我必倾尽全力护其周全!

    于公,委以重任,悉心问询,让其才略得以尽情施展!

    于私,待之如手足兄弟,解其生活之忧烦,予其高位,护其子嗣,以报其前世之恩情,亦不负我求贤之赤诚也。

    想到这,刘备朝众人庄严道:“各位,我坚信孔明绝非自作清高之人!我曾言,即便千顾万顾也要将其寻来,此非一时冲动之妄言,而是我深思熟虑后认定的结果。

    各位兄弟友朋若还相信我刘备的识人之明与用人之诚,便莫要再劝。待我求得孔明,自见分晓!”

    刘备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但都不大愿意跟刘备去了。

    刘备也不介意,他理解属下的情绪。

    这次,他将新野樊城托付给徐庶等人,自己带上刘封关平二将,准备七入隆中,去请孔明!

    ……

    此时此刻,寒冬已尽,正值早春。

    诸葛亮确实回到了隆中。

    此时的隆中,已旧貌换新颜。

    精美的栏杆环绕四周,崭新的屋舍在春光下显得格外宁静,朱红色的门窗透着古朴而典雅的光辉,庭院中的青石小径蜿蜒曲折,小溪水潭,凉亭步廊,布局考究,真乃绝妙雅致之地。

    看到此时的茅庐,诸葛亮苦笑着摇摇头:

    “主公啊,此地我又不能久住,你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闭上眼,又想起刘备的样子,心中又泛起无尽的愧疚和感动!

    皇叔待我如此,我若不能助其恢复汉室,真有负皇叔的知遇之恩!

    接着,他要将家中之事做最后的安排。

    这时候,周不疑暂时作别了诸葛亮,去武陵见舅父刘先,说明此次北行见闻。

    诸葛亮也要说服黄承彦带着家眷去江陵,此事不难,他前番已做妥当安排。

    然后,说服二姐一家也一并去江陵。

    倘若能躲过荆州之劫,二姐夫庞山民便不会被曹军所得,其归顺刘皇叔自然也水到渠成。

    庞山民之才虽不及庞统,但亦善于处理民生诸事,精通规划田亩开垦,可治百里之地。

    是刘皇叔正需要的中高层人才骨干。

    庞山民既归顺刘皇叔,孟公威,石广元自然也跑不了。

    此时此刻,他们都在观望。

    看曹公能否速下荆州,看刘景升能否坚守基业,亦看刘皇叔能否扭转乾坤。

    当然,大家也都互相看着别人的选择,以做参考。

    诸葛亮为此特地拜访二姐夫庞山民。

    庞山民的意思非常明确:“不如暂且蛰伏于乡野,等待时机。而后凭借才学以持家族之安,至于举家逃难之事,还是牵扯太大,容慎重而行。”

    听闻此话,诸葛亮嘲弄的一笑:“荆北为四战之地,怎允你蛰伏?为保家安,当南迁油江或荆南四郡为妙,若嫌地界偏远,去江陵也可。今若不走,待大战将至,恐难脱身矣。

    曹操之性,既擅屠城,又喜人妇,我不为你,亦为二姐之身安着想!”

    庞山民沉思良久,摇头道:“孔明此言差矣!曹公亦广发求贤令,其礼贤下士,以广纳天下贤才,未必会害我等。”

    再明显不过,庞山民亦有心蛰伏荆北以求入仕于曹操。

    可诸葛亮接下来的一番话彻底断了庞山民的念想。

    “你可知晓,曹操已杀南阳籍谋士娄圭。你比娄圭如何?他杀娄圭,又怎会善待于你?!”

    庞山民大惊:“曹操杀了娄公?”

    “哼,消息还未传来,但已成实事,再过几日消息,定有更多消息传来,你自知分晓。”

    庞山民知道诸葛亮不会在这种事上说谎。

    故而陷入长久的沉思。

    南阳大儒娄圭乃曹操布衣之交,可入曹操之寝卧,原奉曹操之命接纳投北之士。

    曹操在这节骨眼上处死了他,意味着什么?

    不用说,相信大家心里都明白。

    他沉思良久,终于长叹一口气:“也罢!孔明且放心,明日我便举家南迁!”

    诸葛亮拱手一拜:“多谢姐丈!”

    劝动了二姐一家,诸葛亮安下心来。

    他知道,自己的家眷也不得留在隆中,免得大战之时被曹操所夺。

    事不宜迟,诸葛亮作别庞山民,欲速归隆中,让诸葛均以安顿家小。

    他自己则沐浴更衣,整装束带,准备将一切收拾妥当后去樊城求见刘皇叔。

    可偏就在收拾妥当之时,外出购买马车的书童就跑了回来了。

    “二公子,二公子,我刚下隆中,却见一马队又往隆中而来,你猜是何人马队?”

    诸葛亮正整理着领口,眉宇微微一动,骤然转过身:“何人?”

    “是刘皇叔,刘皇叔他又来了!”

    “啊???”

    尽管已经差不多猜到了答案,诸葛亮还是心头一颤。

    紧接着,眼眶已经开始微微泛红,他双唇轻颤,喉头哽咽。

    七次啊!

    “皇叔啊,梦中三顾茅庐之恩亮便感激涕零,今皇叔来顾我七次,你让亮何以为报……”喜欢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