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79章 刘备三备战,孔融入江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送走了马腾,刘备神清气爽,心情也格外舒畅。

    他看着远处的艳阳,仿佛看到兴汉大业的曙光就在眼前。

    自元直和孔明相继出山辅佐,真有如神助,万事顺遂啊!

    两次大胜曹操,打出了气魄和军威。

    刘备明白,尽管他现在仅有一樊城立锥,但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潜在的势力正一步步壮大。

    逐鹿天下、匡扶汉室的宏愿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是阿斗的重生,改变了这一切么?

    呵呵,一定是!

    刘备又有些想念阿斗了。

    他一定是天下最好的儿子,匡扶汉室的强大执念使其重生助我。

    唉,不知何时才能去江陵一趟,好好和阿斗说说现在的天下大势,时局新象。

    刘备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于江陵的方向感慨道:

    “阿斗吾儿,为父心切盼汝速长,待汝成年,可与为父并肩,共瞻此恢宏壮阔之兴汉大业功成之日!”

    想到阿斗,便又想到诸葛亮。

    阿斗最心心念念的相父,如今就在自己的身旁,为自己出谋划策。

    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真无法用语言形容。

    迩来数日,刘备欣喜难抑,夜不能寐。

    每念及阿斗曾提及之《出师表》,感怀诸葛孔明先生忠义辅佐、殚精竭虑之恩,遂于夤夜起身,寻来草绳,亲执其手,精心编织草帽一顶,以表谢意。

    这一日,他双手捧起草帽,递给诸葛亮:“军师,欲以此聊表敬谢之意,盼翌日赠予先生,以全心意。”

    诸葛亮一怔,回想梦中,刘备好像也送过他一顶草帽,那时如何回应?

    他已经记不清了。

    梦中的很多细小之事,醒来便已忘却。

    有些记下来的,也随着时间慢慢模糊,消逝。

    所幸,唯每件大事都牢记于心。

    梦中那君臣嘱托之情亦半点不曾忘怀。

    这次,他受宠若惊,当即感动跪接:“春去夏来,阳光日盛,亮正缺一遮阳之物,主公竟念及于此,亮感激不尽。”

    “哎呀,这算不得什么。”

    而在刘备看来,哪怕能为诸葛亮做一点小事,他都觉得满心慰藉,赶紧双手扶起诸葛亮:“军师为我大业殚精竭虑,我不过略表寸心,怎敢受军师这般大礼?”

    诸葛亮也实在不知该说什么。

    刘备这样的主公,实乃世所罕见之明主,实乃我诸葛亮之幸也!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和刘备言明军政要事:

    “主公,曹操既得夏侯???鼐俅缶?练?牵?孕沽桨苤?蓿?耸保?峙戮筒皇侨?蚧蚴鞘?蛑??恕!

    刘备也凝重起来:“那依军师之间,当如何应之?”

    诸葛亮摇摇羽扇,冥思了片刻,忽然笑了笑:“不如送他三败之数,如何?”

    刘备大喜,遂与诸葛亮入军帐,以论军情。

    ……

    而另一边,鲁肃临去出使荆州前,再次向孙权举荐庞统。

    其言辞恳切,晓谕再三,终于又说动了孙权。

    孙权认为,鲁肃向来行事稳重,举荐贤才亦是秉持公心,所荐之人皆有真才实学,本打算屈尊再去一趟,考察一下庞统的学识。

    可就在这时,另一个重要人物踏入了江东的地界。

    此人正是孔融。

    于鲁县祭祖过后,他立刻带家眷南下柴桑。

    孙权得知孔融投奔,顿时大喜,把去请庞统之事忘得一干二净。

    在孙权看来,孔融乃当世大儒,名满天下,又和曹操并非一路。

    更关键问题是,我父为黄祖所害,你友为黄祖所杀。

    我为父报仇,顺便亦帮你友祢衡报了仇,你是不是该对我江东心怀感激,愿倾心辅佐于我呢?

    当然,我江东倒是不需要你出谋划策。

    只需要你为我江东占明大义,吸纳四方贤才、仁人志士来归便可!

    而事实上,孔融也确实对孙权心存期许与认同。

    他对孙权礼数周到,二人相见,也确实有一种志同道合的感觉。

    孙权立表孔融为宾师,位次甚在张昭之前。

    本地士族纵然不快,但也理解主公所为。

    孔融的名气太大了。

    什么许靖许邵,什么陈琳王粲,皆在孔融之后。

    当然,他们也知道孔融自视清高,不是那种有意争夺士族利益之人。

    徒给了尊贵的身份,并无实权,不许实利,倒也无妨。

    而孔融入江东之后,首事即谏孙权,劝其与刘备合纵,共御曹操。

    此举正合孙权那颗奋发图强的心。

    彼时,孙权与孔融情好日密,出则同辇,入则促膝,以良师益友相待。

    而孔融的到来,也让另一个江东名将欣喜若狂。

    此人便是太史慈。

    至孙策死后,太史慈明显能感觉孙权在渐渐的弃用自己。

    身为江东地界首屈一指的猛将,太史慈曾为孙策所倚重,冲锋陷阵,屡立奇功,威名远扬。

    可现在,主公讨伐黄祖,众将皆领兵出战,各立奇功。

    唯独搁置太史慈于海昏以拒长沙刘磐。

    在太史慈看来,这很难以接受。

    让他想起了在刘繇部下的日子。

    自黄忠北去援助刘备之后,刘磐驻守长沙,不复为寇,海昏置一偏将即可,实无必要如此。

    他怀念孙策,怀念与孙策四处征伐,杀敌斩将,把酒言欢的日子。

    如今,孔融既入江东,以他太史慈和孔融的交情,必会美言。

    孙权也必然会复用于自己。

    然而,再想想昔日好友之子被孙权置于上虞一隅,那小孩儿被管束得小心翼翼,毫无半点雄心壮志,他又不怎么希望被孙权重用了。

    不过,孔融能入江东,即便不去美言,对于太史慈来说,也是天大的喜事一件。

    只因孔融对太史慈的恩情太大了,仅次于生养之恩。

    他想,若得时机,见见孔文举,聊聊当年北海解围、并肩御敌的热血过往,谈谈那患难与共、相互扶持的点滴岁月,也算是美事一件。

    然而,太史慈却并不知道。

    孔融之所以能入江东,这并不是偶然。

    而是诸葛亮于江东布下的一枚棋子。

    这枚棋子,看似平淡无奇,却牵引着孙刘联盟,影响着东吴朝堂的决策,甚至能使江东各方势力重新分化组合。

    当然,也关系着江东的生死存亡。喜欢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