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碱味
后来,这些瑶人便在这个河谷里安家。因为这里是方圆唯一有水源的地方,他们的生活方式相对当时的汉人来说更加原始,更加贴近自然。靠水而居几乎是一种默认的习惯。
他们在这里建起寨楼,渐渐稳定下来。
在这之前,张姓人告诉他们最好每三十年就迁移一次。搬离山谷,在山外居住。并在三十年后再回来。
当时的张海楼并不清楚这中间有什么联系。楼缅翁把他当做贵客,因此知无不言。
当然,在张海楼提出疑问时,他也会恰当的表示:“你也是这样的人,你竟然不知道?”
张海楼只能委婉的表示自己是抱养的,养儿不如亲儿亲,很正常。
楼缅翁看他的眼神表达着浓浓的不信任,一听就觉得他编瞎话。这点和张千军一开始的反应完全一致,张海楼习惯了。
好在大家都是识趣的人,没有深究的想法。也可能因为张起灵的存在,让他们确信张海楼确实是传说里的那种人,他们对张海楼等人的态度就格外的好。
他们这次去广西也带了些人手。不然那些东西还真不一定运的进去。
张海楼听得上头,便给楼缅翁散两根烟,示意他继续讲。讲完了给酒钱。
这一套虽然老,但在哪个时代都很好用。大多数男人一辈子就那么两个爱好,抽烟喝酒就是最容易拉近距离的方式。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比较埋汰。
比如说何剪西和张海楼的厕所友谊。唯一不同的是,他俩纯粹是惊吓。
在楼缅翁的叙述里,这群明朝时期的张家人教帮他们解决了吃住的问题后,终于提出了他们的要求。
在那个时候,这群人的地位与神无异。权力的运行方式非常简单,无论是纯粹的信仰崇拜,还是当时的首领和这张家领头人达成了某种交易,在如今看来都不重要了。
张家人的目的达到了。
他们领头的人十分话痨,在具体的表述里,楼缅翁歌谣对他的描绘是一个说话像几千只铃铛同时发出响声的人。
这个领头的人提出的要求很简单,他需要这些瑶人世世代代住在这里,守着这座山。除了有他们这样纹身和手指的人,任何人都不能踏足这里。
瑶人本就排外,领头人的要求于他们而言几乎不算是要求。如果不是因为灾害,他们也很少迁移。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那一切都不成问题。
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重视,当时的首领将这件事刻在了石碑之上。瑶人居住地会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的内容相当于律法。他们会把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一些现行的律法刻在上面作为警示,每一次往石碑上刻入内容,都十分重要。
这些内容都是张海楼后续和小哥解密后又通俗表达出来的文本。在真实的叙述中,楼缅翁讲的东西基本都经过艺术加工,完全可以当做神话故事来听。
在他的口中,那个领头人就是密洛陀母亲派来的神使,来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瑶人。至于什么稀奇古怪的要求,通通当做神灵救人的代价。
这是一种朴素的智慧。人类对未知的东西用需要一个当前环境看来比较合理的的解释,否则人就会发疯,疯到极致也就死了。
张海楼还在报告里加入了自己的看法。
张海桐不清楚这个看法有没有小哥的手笔,但是仔细想想,感觉也像小哥说的出来的话。
在张海楼加入的主观想法里,他说当时的张家人养这群人,更像是驯养一种守墓野兽。
在更加遥远的时代,当时的人类还比较野蛮。越往前面的朝代,越追求“自然”。建造陵墓的时候不仅会安排守墓人,比如政变失败的贵族、下令贬谪惩罚的官吏和奴仆、或者专门用于守墓的军队,统治者令他们世世代代守护在此。
人类作为动物之一,繁衍则是其本能。这些守墓人没有脱出的希望,又必须对权力的忠诚或者恐惧,就会在当地繁衍生息。最后形成大型聚居地,随着时间流逝形成村落、乡镇乃至城池。
这是最普通的守墓方式。
还有一种,就是驯服野兽和蛇鼠虫蚁。这种东西的悬崖要么是飞禽走兽里智慧极高的那一批,要么就是智慧低到令人发指的种类。
之所以走两个极端,也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用处。前者最常见的就是猴子,这玩意儿有山有树有水就能活,而且智商相对较高。经过一定时间的驯化,人为训练出来的守墓行为甚至会遗传给后代。
后者就是常见的蛇虫。这种东西只有狩猎本能,用好了基本是绝杀。比如长白山内张家人的老对手——火山蚰蜒。
简而言之,张海楼认为,当年的那个领头人之所以救下这群瑶人,是为了将他们驯养成类似于猴子和守墓人之间的角色。
他们不需要知道太多,只用负责攻击就可以了。加上瑶人文化的特性,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变成传说。不要小看文化对人的影响。
哪怕这些人生出反骨,张家人留下来的余威也会让他们动手之前仔细想想。最重要的是,山上的东西不是他们能够匹敌的。
张家人在明代就选择了这个地方,绝对有自己的理由。
关于这个瑶寨,张海桐当时并未过多关注。或者说,他在广西停留的时间加起来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
当时他们进山的路也完全不经过这座瑶寨,而是从其他地方进去的。张家人向来不走寻常路。就他们下葬的地方,每年清明节正儿八经扫坟祭祖都得跋山涉水,而且指不定年年进山的路都不一样。单说进长白山的路子,最近几百年就改了三次。
报告里提到,他们在这个瑶寨待了三天。第四天早上,所有人立即动身。他们没有吃早饭,趁着天还没亮就带着棺材进山。
进寨子之前,张海楼等人就对棺材进行了伪装。在外人看来,他们更像是走私。
有趣的是,在现在这个动乱的年代,这群瑶人同样在走私。
走私的东西,就来源于这座大山。楼缅翁说,在大山里有取之不尽的财富。那是密洛陀母亲的恩赐。
在动身前,楼缅翁交给小哥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一袋已经干涸的泥巴状物体。
他用手指掰下来一块,碾碎了闻了闻,又尝了一口,然后看着手指说:“是碱的味道。”喜欢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