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确实有些相像,不过书写时还是会有许多不同的。”孟昭说罢,又挑了个空白的地方,写上字母x和乘号,“乘号是两个直线笔直相交,而x的线条更显飘逸,带着几分婉转,若是担心书写时不好辨认,也可以将乘号以一个点代替。”
接着,她又在纸上写了同余号≡,“这个符号叫做同余号,与你们从前瞧过的等于号有些相像,不过却也不一样,等于号代表左右两边的数值完全相等,而同余号则代表在满足一定规则下,同余号两侧才是相等的。”
“学会这两个符号,咱们就可以把原本复杂的题目,用简单的公式来代替,三三数之剩二,就是x≡2(mod3)。”
“孟娘子,你这个什么……什么,模?是什么意思?”问话的那人年龄大约三十出头,是在场人里较为年轻的一位,可即便那人是略微放松的站姿,右手依旧是握拳放在身前,双脚微分与肩齐平,再加上那略微挺直的脊背,以及粗狂的嗓音,孟昭猜测,此人应该是个会武的。
“mod表示求两个数相除后的余数。它的核心概念是
“取余”,好比七模三,就是七除以三余一。”
待解释完这些符号的意思,孟昭又一点一点将剩余定理尽量用古人能理解的语言重新阐述,在场的几人时而皱眉思索,时而恍然大悟,纷纷沉浸在题目之中。
"…因此,最终解可表示为x
≡
23
mod
105,也就是最小的一个答案是23,后续的答案则是23加105的倍数,类似128,
233,338。"
当她最后收笔的时候,现场一片寂静,无人应答,孟昭只得看向其中最为年长的顾院长。
同时,在场的其他人,也纷纷将目光投向顾院长,只见顾院长眼神一一瞥过其余几人,银须微颤说道:“嗯…孟,孟娘子,可否再说一遍?”
听到他这么说,其余人顿时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不是只有自己没看明白,于是接连说道:“是啊,孟娘子,再说一遍吧,方才你提到那句什么等量加减,我实在是没有跟上你的思路。”
孟昭还以为是怎么了,原来是这样,于是温声应道:“自然可以,我今日已经将事情安排下去,有的是时间。”
于是孟昭先是问了众人是从哪里看不懂的,根据大家的疑问,在第二次讲解的时候,重点讲解。
待两遍讲完,已经有人能摸到门路,“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不过还需再摸索几遍。”
顾院长目光灼灼地看着孟昭,“妙哉!妙哉!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今日多亏孟娘子解惑,实在是多谢孟娘子。”说罢还给孟昭作了个揖。
孟昭赶忙摆手后退了两步,“顾院长言重了,我不过是站在前人肩膀上,侥幸知道些东西罢了,今日咱们本就是互相探讨,实在不必道谢。”就算真要谢,也该感谢义务教育,要不然孟昭一个孤儿,还真不一定能学到这些东西。
此时有人开口说道:“可这算法,会不会太过曲折,看起来好像也没比咱们从前的法子快多少。”
说话那人生的削瘦,身上的那身棉袍衣领袖口处泛着些许毛边,显然已经被清洗了许多次,孟昭观他言行,好似是个文人。
一旁的诸葛夫子说道:“这自然是不同的,咱们从前遇到这种问题,是一个数一个数去试,而现在有了这个什么,什么…”
“公式。”孟昭适时提醒。
“对!有了这个公式,自然就会更简单一些。”
孟昭眸光一转,建议道:“不如这样,咱们现场来比试一番,一人出题,其余人各自解答,瞧瞧是从前的穷举法算的快些,还是公式算的快,可好?”
这个提议刚说出来,其余人便纷纷响应,“好,就这么办,哪个法子好,比试比试即可。”
方才那位身着靛青色直裰的直爽男子积极自荐:“那就由我来出题,你们来答。”
众人点头答应后,他沿着院子转了几圈,随后说道:“将军点兵,每排3人余2人;每排4人余1人;每排5人余3人;每排6人余5人;每排7人余4人,问,这队士兵至少有多少人?”
刚听完题目,就有人开始不满:“宋司业,你这是知道自己不需要作答,就可劲的为难我们是么?哪有这样的,方才还是三条,到你这就成五条了。”
听到司业的称呼,孟昭不由得多看了那人两眼,只见他大笑两声,“既然要比,自然不能用简单的题目。”说罢看了看其他人的反应,提醒道:“我劝你还是莫要抱怨,你瞧人家顾院长都已经开始落笔了。”
那人这才反应过来,扭头一看,可不是都已经开始计算了么,于是自己也着急忙慌的开始提笔。
方才与他们交谈时,孟昭也曾注意这些人的衣着打扮,有人冠上佩玉,一瞧就是玉中极品,有人衣着朴素,衣裳都是洗了又洗,可当大家探讨起算术问题的时候,各个都是有话直说。
孟昭此时也清楚了,这里不是需要搞人情世故的地方,她若是故意相让,反而显得小家子气,于是听到题目后就赶紧列起公式。
采用穷举法的人拿到题目后,先是列出满足"3余2"的数列,5,8,11…29,32。
接着又另起一行计算"4余1"的条件,5,9…33,37,可写到此处发现数字已经超过32,可还没有遇到满足"3余2"的数字,于是又赶忙在满足"3余2"的数字后面继续添加,35,38,41,44。
可就当他想着再多列些数字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一道清朗的声音。
"算出来了,最少需要53名士兵。”
一时间,满座哗然,孟昭看向那位出题人,“敢问,我回答的是否正确?”
那名姓宋的司业出完题,原本还想倒杯茶水喝上两口,没成想孟昭这么快就回答出来,手微微一颤,茶水就撒出了些许,他瞪大了眼睛说道:“我……我也不知道啊!我随口编的题目。”
于是众人便根据题目验算起来,“53除以3余2,除以4余1,除以5余3,除以6余5,除以7余4,通通符合!”
“的确是53,当真是分毫不差!”
方才那位质疑的男子,此时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此法确实甚妙,就是不知道传授给学生们,他们能否领会其中奥妙。”
孟昭好奇问道:“您也是明德书院的夫子?”
那人摇了摇头,“这倒不是,我就是在家中开了间私塾,给周边的孩童开蒙解惑罢了。”
“既然是蒙童,也没必要这么早接触此法,穷举法虽然看着笨拙些,却最能磨练学童的计算功底,就像习武之人要先扎马步一般,繁琐的演算过程,反倒能培养孩子们的耐心与专注。”
那人眼中疑虑尽消,“是在下钻了牛角尖,总想着要教孩子们最精妙的解法,却忘了根基才是最重要的。”
众人围坐在院中,探讨了一上午的算术问题,当她抱怨围在一起看东西不方便,要是有黑板粉笔就好了的时候,顾院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孟昭就大概解释了一下用法,结果顾院长当即就让她送个样品过来,若是真那么好用,就给书院里全都换上。
回去的路上,孟昭一直在想这事,方才在场的除了顾院长外,那位国子监的司业仿佛也有些想法,要是能把这桩生意谈成,也算是个不小的进项。
毕竟黑板虽说能用许久,可粉笔却是消耗品,如果能有稳定的客户,那就是持续不断的收益。
于是到家后,孟昭也没歇下,而是去了趟城外,准备先做个样品出来。
刚好,上次仿照玉颜斋做的那款胭脂也做了出来,孟昭将两款胭脂放在一起对比,若是在盒子里看着,几乎一摸一样,只是等涂抹到肌肤上就会发现,玉颜斋的那款是红中透粉,而自家的这款却带有一点淡淡的橘调,同时这两款胭脂的使用感受以及防脱妆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掌柜的,我们调配了不下十来种颜色,唯有这个是最接近的,不过若是想完全一样,估计还得再调配几回。”
孟昭摇了摇头,“不必了,就这款吧。”
主体做好,就该选包装了,既然玉颜斋的那款走素净风的简约路线,那她这款就走缤纷的多宝路线,等到上新那日,孟昭特意去铺子里盯着。
只见珍宝阁大堂摆放着一个大大的招牌,上面写着几句话,“红妆虽悦目,久附必伤肌。幸有净颜脂,一抹焕新生。”喜欢从摆摊卖盒饭开始暴富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