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大秦:我摊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 第120章 许尚:小友,你着相了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科举制一直以来都有两个作用。

    第一:简拔,让人才能够流通,阶级相对不会太过固化。

    第二:维稳,困住全天下的聪明人,让他们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中,耗尽光阴和热血。

    那么问题来了。

    两者哪个更重要呢?

    答案是历朝历代,明显都是维稳更加重要。

    但……

    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也未必就都是徒耗生命。

    程朱理学的出现,就给文人指明了另一个方向。

    也就是格物致知,明理成圣。

    毕竟朝廷的官位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可能人人都有官做,总有失意之人,也总有不适合做官之人。

    那么这些落选的聪明人能干什么呢?

    诶!

    对了。

    研究理学,培育科学。

    这也是许尚给大秦定下的又一个教化方针,发展方向。

    中原百万士卿,就算斩半再斩半,也不可能人人都有官做。

    更别提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吏的缺额会越来越少,人才反而会越来越多。

    官场失意者,才学稍次者,时运不佳者……各种人才叠加起来无事可做,那可不得出乱子嘛!

    遂,后世的满清异化了八股取士。

    众所周知。

    八股文是个非常复杂的东西。

    满清就是要把那些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一辈子都给困在里面。

    满清之初,提倡归本经史,清真雅正。

    后续清朝的历代皇帝,就开始给八股文不断的上枷锁,什么不许故摭一家言,什么矜奇立异者,不得取录……严禁小束大结不分明者……

    反正就是越整越复杂。

    满清就是要把全天下的聪明人都给绕进去。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徒耗光阴。

    满清也从未想过什么开民智,他们把科举制中的维稳作用,发扬到了极致,同时一定程度压制了科举简拔,人才流通之用。

    另外。

    其实到了康乾年间,很多西洋的玩意儿和学说思想,就已经往华夏传播了。

    只不过清廷杜绝的非常厉害。

    一切都是为了维稳。

    一切都是为了愚民。

    因此。

    许尚肯定是不能像满清那么搞的。

    他希望东方的理学,能够盛开出科学之花。

    他会把科举制的简拔、引导、人尽其才的作用发扬到极致。

    至于愚民……

    现今的诸子百家学说,基本上都有关于愚民的论调。

    然而。

    许尚却非常清楚,开民智乃是大势所趋,任谁都别想阻止。

    ……

    此时。

    对于许尚的惊天言论。

    颜产自然是整个人都怔住了。

    嬴政反而有些振奋……

    屠雎则是不由自主的抬起了傲然的下巴。

    对于屠雎而言,他非常喜欢夫子的那句,把百万陵邑士卿,困在科举抡才的方寸之间。

    尽显霸气。

    也尽显霸道!

    随即。

    颜产有些艰难的道:“前辈,您怎能开创出此等欺世掩民的政策?”

    “匹夫可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许尚笑笑:“颜小友,你还是用心求你的坐忘无争吧!经世济民的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颜产:“……”

    道家的思想基础就是出世。

    哪怕是老子,在言及具体的经世政策之时,也要加一句小国寡民。

    奈何。

    我泱泱华夏,有时候村镇械斗,都堪比西方国战。

    小国寡民这四个字,无论如何都落不到我们的头上。

    当然。

    这也并不是说老子就不牛逼了。

    堂堂道家开派祖师,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

    但治国论政,切实的为九州之生民,开辟前路,直至铸就万世之基。

    显然还是得许尚出马。

    单纯用道家出世的那一套,决计行不通的。

    就这样。

    颜产无言沉默。

    嬴政和屠雎反倒是越发高兴,好歹他们心中的一大政策弊病被搞定了,而且是超预期的科举简拔,连带维稳!

    双赢。

    赢麻了。

    这下大秦的国祚必将更加绵延。

    肯定是值得多喝几杯。

    所以。

    屠雎张口开始问颜产要酒。

    单喝茶能有个什么劲儿?

    老爷们儿就是得大碗喝酒!

    于是。

    颜产只能带着乌氏陀前去把自己的多年珍藏,给搬来了几坛,顺便还让人搞来了几个下酒小菜。

    当场接待规格拉满。

    许尚甚是高兴,人生之快意,莫过于吃吃喝喝,再吹吹牛了。

    待酒过三巡。

    许尚终于把注意力放在了乌氏陀的身上。

    “乌小友,听说你们家生意做的挺大,牛羊挺多啊?”

    许尚饶有兴致的打开了话匣子。

    乌氏陀自然赶紧回应道:“哪里……也就是一点小生意,不瞒前辈,我阿达都是从中原弄些商品货物,拉到草原上去买,价格各方面都是公道的……包括我们对于中原商户也是十分厚道的。”

    乌氏陀还算老实。

    在许尚看来,乌氏陀的父亲在边境经商,主要起到的乃是一个过桥作用。

    即:牵线搭桥。

    草原物资匮乏,匈奴人、大月氏和东胡人都无比眼馋中原的商品货物。

    然而随着大秦的一统。

    北境边关的防御等级也越来越高。

    这就让一些小部落开始衡量劫掠风险,不如搞交易。

    既然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现在边境没有互市。

    那么就会催生出一批边境商人,乌氏陀的父亲,便是其中最大的那个。

    “既然你的阿达,生意做的这么大,你怎么有心思来稷下学习坐忘之法的?”

    许尚有点好奇的道:“是不是跟你父亲搞商贸的齐商很多,所以让你前来镀个金,以后好接班……却没想到你小子误入歧途了!”

    镀金,许尚又发明了个新词。

    乌氏陀勉强能听懂的道:“真是一切都瞒不过前辈,我确实不敢跟我阿达说,我对颜师尊的坐忘无争,非常感兴趣。”

    乌氏陀明显还挺怕自家父亲的。

    其性格方面,倒是跟过往的扶苏有点相像。

    区别在于。

    乌氏陀显然并不具备赤子之心的标准。

    但用来承载佛学倒也足够了。

    “蛮好的,相逢就是有缘。”

    许尚若有所思:“老夫观你还算有点慧根,打算点拨你一两句,你意如何?”

    话音落罢。

    乌氏陀本能的有些愣神,尔后他第一时间看向了身边的颜产……

    颜产立即道:“看我做什么?还不赶紧谢过前辈。”

    顿时。

    乌氏陀有些激动的站起身,向许尚行出了大礼。

    许尚笑着把乌氏陀重新拉到了座位上。

    旁侧。

    嬴政和屠雎面面相觑,他们显然在想夫子究竟会怎样点拨一个胡人。

    扶苏则是没想太多,反正夫子点拨乌氏陀的时候,他也能旁听,不就等于他也被点拨了吗?

    完美!

    华阳太后则是大概已经明悉了许尚的想法,所谓点拨,八成就是要从思想层面同化或弱化胡人……

    可具体要怎么做。

    华阳太后肯定是想不到的。

    她只能满怀期待的等着许尚的下文。

    最后是陈平……

    作为天生毒士,陈平第一时间就嗅到了许尚想要使坏。

    而他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杀人不见血,言语诛人心!

    紧接着。

    许尚在饮尽杯中酒后,开始切入正题:“刚刚我们聊到了儒家的格物,并且也提了一嘴道家的有无相生。”

    “而格物又分离出了主观性,也就是你认为眼前之物是什么,就得赋予它一个【名】。”

    “或石杯,或岩杯,皆可。”

    “同样的,世间之理,一通百通。”

    “所谓的有无相生,皆源于你们心中的【名】。”

    ……

    说完。

    许尚抬起手中的石杯,应声摔在了地上。

    霎时间。

    石杯支离破碎。

    不等众人疑惑惊异。

    许尚接着道:“现在没了一个石杯,却有了很多破碎的小石块……”

    “其实无论是石杯也好,石块也罢,都是你们心中的【名】,等于你们的认知概念。”

    “可每个人的认知概念,都是有偏差的,甚至各有不同……也就是说,你们心中的【名】,都是可以被推翻的。”

    “一瞬间能够变成【有】,一瞬间也能够变成【无】。”

    ……

    许尚没有立即言及佛学。

    因为他需要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恰好道德经中的【名】,与佛学中的【相】,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遂,许尚专门又把有无相生拎出来,作为了禅宗心学的前言铺垫。

    这时。

    “前辈,我……我有点不懂。”

    乌氏陀挠了挠脑袋:“石杯就是石杯,石块就是石块,它们又怎么会被推翻呢?”

    乌氏陀在思维逻辑方面,明显有些欠佳。

    惹得颜产扶额无奈。

    我们的颜小友肯定知晓许尚想要表达的意思。

    他修行道家坐忘,对于道德经中的一些基础概念,肯定还是有研究的。

    许尚笑笑:“那我们就换个说法,拿你阿达做生意举例……比如你的阿达手里拥有一万钱。”

    “可你阿达却没拿这一万钱投资做生意,而是都当做压箱底存了起来,但明明现在边镇上,到处都是赚钱机会,他却视而不见。”

    “这个时候,他看似拥有着一万钱,却冥冥之中错失了更多的钱。”

    “如此,很多事情在你眼中是【有】,在我的眼中却是【无】。”

    ……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放在后世。

    你把钱放在家中,看似是【有】,却失去了存入银行的利息,于是又成了【无】。

    我们再把视角拉高。

    站在国家的角度。

    人人都手里握着钱,不去消费,自诩为【有】。

    实则金钱失去流通性,它对于国家而言就是一文不值的,于是这又成了【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